高峰论坛探讨“信用中国”
    2009-04-22    文字整理、摄影:徐培英    来源:经济参考报

  4月18日-4月19日,由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主办的“2009中国信用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铁农,中共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出席了会议。来自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及全国各地的市长及企业代表500余人,聚集一堂,探讨了我国信用建设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需要努力的方向。会议重点讨论了市场经济与国家信用制度建设、资本市场发展及信用危机防范、经济伦理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会议认为,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信用,当前发生的世界经济问题归根结底是信用出了问题。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信用作保障。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经过了10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着“高度不高、深度不深、广度不广”的问题,尤其是存在着法律上的障碍,各自为政的障碍等等,因此,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还需要有一个常态的机构设置,专门的法律、信息的共享机制。有专家认为,政府的4万亿投资将使银行的信贷大量增加,因此未来的信贷风险将是主要的信用风险。也有专家认为,在未来的城市信用环境评价中,粮食问题将成为重要问题,因为它的很大一部分将成为替代能源原材料。会议启动了中国城市信用环境评价试点城市,并对2008年中国信用共建年度重信用企业颁了奖。

  全国政协委员童石军:粮食成能源原料粮价可能不断攀升

  城市是全球国家和地区高质量的集合点。经济发展的龙头和经济增长的基点,城市更是全球国家、地区创新和创富中心。21世纪以来,城市化的进程向多元化迈进,全球化和地方化结伴而行,这使得城市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城市全球化竞争趋势明显加强,21世纪经济的发展,将主要依赖于城市的增长。
  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有两个指标要加进去。一个指标是信用,一个指标是环境。此次世界金融危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美国的信用缺失。美国信用缺失有一个发展过程,布莱顿森林条约崩溃以后,美圆大量的贬值。美国两次发动伊拉克战争,目的就是把美圆和石油捆绑在一起,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以后,美国的地位逐步削弱,美圆已经捆绑不住石油了,就捆绑环保,捆绑碳排放。
  美国过去在限制碳排放的问题上,一直不积极,他就怕他高碳排放的问题要交更多的碳排放税。所以,近10年他把他的产业基点,移到了亚洲,特别是中国。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成了一个高碳排放的国家。如果美国重回京都议定书,我们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我们是一个农业大国,吃饭的问题是中国13亿人根本的问题。但是,美国是一个主要的粮食出口国,比如说他们的玉米占了农产品出口的50%以上。但是,伊拉克战争后,他把石化能源削减到了25%。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用玉米加工成燃料。这样,世界粮价就可能不断地攀升,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粮食问题上会遇到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讲城市信用环境评估的时候,希望各位领导把粮食生产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来重视。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副局长万存知:信用建设成果显著但信息披露有法律风险

  最近几年,社会各界对于信用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空前提高。现在我们很多的个人,包括一些中小企业到银行贷款,过去是问我能不能贷到,贷了以后什么时候还,还不了怎么办?现在银行柜面的工作人员给我们介绍,除了问这些问题以外,很多中小企业问,我如果有不好的记录会怎么样?假如我过去有了不好的记录,我怎么能够把它变好?怎么能够对我有利?我觉得这个社会观念的形成是不容易的。
  我国在信用建设方面的一些基础设施,已经基本健全。我们最大的成效,就是在全国范围之内把个人和企业,只要有经济活动的,都统一地建立了信用档案。而且这个信用档案的信息,在全国各地只要你想查,通过我们的信用系统都可以查得到。不仅金融系统用这个信息,现在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在公共管理的时候,有关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和决策的时候,也用这个信息。这个征信系统,我们叫做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在我们这个数据库里面,已有1400多万户企业的信息,跟银行有信贷关系的接近700万户。有6.4亿多自然人的信息。在6.4亿自然人中间,跟银行有信贷关系的,包括房贷、车贷、信用卡等接近1.4亿。
  在金融系统以外的信息,叫做非银行信息,现在已经有5个部门纳入了我们的信息系统。这包括了社保信息、住房公积金信息、电费缴费信息、环保执法信息、法院执行信息。
  我们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 我们的信用建设和征信制度建设,缺乏专门的法律依据。因为信息披露有法律风险。
  第二, 我们的服务满足不了市场的发展需要。我们有一些基础的信息,但是没有个性化的信息。
  第三, 我们对信用制度的研究、宣传、培训相当薄弱。数据库的建立和实现信息共享,这只是一个基础。最难的是怎样发挥这些信息的作用,要跟各个方面做好宣传、培训、教育,使我们企业和个人在日常生活里能够自律。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中国经济在恢复中我们要坚定信心

  2008年,美国经济出了大问题,世界金融出了大问题,归根结底是信用问题。由于世界金融危机,使我们中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美国的问题怎么影响到中国呢?它主要是从出口开始影响。去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长率是8.9%。多年来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增长率都是20%上下,去年上半年降到了一位数。
  到了今年11月份,我们的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三大指标都变成负的增长率。我们进出口总额去年11月份是负9%,我们同比是正的23.9%。那么,我们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在一年中,增长率从正的23.9,变成了负9。我们的出口是-12.2%,进口也变成了-17.8%。进口下降告诉我们,国内的需求也在萎缩。
  出口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意义重大,我们以2007年的数据做一个分析,2007年我国出口总量是1.2万亿美元。换成人民币等于8.4万亿人民币。2007年我们GDP是25万亿人民币。25万亿的GDP,8.4万亿是出口,出口占GDP的比重是1/3。如果把进口加进来,出口+进口/GDP,是对外依存度,我们国家达到了60%。也就是说,我们的国民经济活动,60%是和世界经济紧紧地融合到一起。
  由于外部需求下降,国内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凸显。工业企业利润规模以上的,今年前2个月,增长率是-37.3%。这个下降幅度是多年来所没有的。
  在这种严峻的困难面前,中国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在欧洲、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增长率都是负数时,能保持6.1%,应当说是来之不易的。
  从消费看,我们消费同比增长15%,如果把CPI算上去,实际增长更高,消费的状况应该是稳定发展。消费在一季度处在一个平稳较好的状况。
  再看出口,出口还是在下滑。但下降的幅度在收窄。
  我国的工业去年第一季度的增长率是16.4,第二季度15.9,第三季度11.9,10月份8.2,11月份5.7,12月份5.4,到今年3月是8.3。所以,如果单看工业的曲线,最困难的是11、12、1、2月,因为今年3月份已经到了去年10月份的水平了。
  看一下我们的PPI,这个指标很重要,这叫做现行指标,这说明我们工业下一步的走势。现在我们的PPI是-4.6,但-4.6是同比,环比是什么状况呢?1月份是-1.4,2月份是-0.7,3月份是-0.3。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是在恢复当中。所以,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

  国家发改委信用中心主任陈新年:区域性信用建设走在前面联合征信有待加强

  我们改革开放搞了30年,真正讲信用、提信用,而且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写到政府的计划里面,是“十五”计划,到现在已经是10年的时间。我们当初理解的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信用,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一个信用制度作为保障。经过这10年的建设,我们建立了部门间的各个相关的数据库。
  还有,我们的信用标准已经开始颁布,这是很积极的突破。因为在征信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就是说信息不共享,大家都按照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标准在建信息数据库。所以我觉得信用体系的建设,取得比较突出的成就是颁布了信用行业的标准。虽然现在还是一个示范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标准。
  我们的区域性信用体系建设,走在了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前面。而且积累了很多的经验,特别是在立法方面。我们国家花了很多的资金,建了很多的数据库和信用信息的数据平台,但失信的情况还是很多,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实现联合征信。什么是社会信用体系呢?就是可以通过这种体系传播到全社会,使失信的成本加大。我们现在的状况是,各个部门监督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监督各个地方。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信用体系的功效就得不到预想的效果。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裴长洪:我们面对的信用问题可能来自应对政策

  中国资本市场信用问题不是主要的问题,资本市场丧失融资功能也不是金融危机以后的事情,实际上在金融危机之前已经丧失了。现在我们面对的信用问题,主要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我们采取的应对政策可能会带来的一些信用问题。
  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资计划,首先是一个追加投资的概念,4万亿指的是什么?指的是抵御金融危机影响,中央政府准备在08年四季度、09年,2010年三个年度要做出4万亿的追加投资计划,
  这4万亿,中央财政只安排了1.18万亿,地方政府要配套,地方政府没钱怎么办?一个办法就是叫中央政府发行国债,转贷地方政府。二是银行贷款。要求银行参加4万亿投资计划的信贷,如果我们说要防范信用风险的话,恐怕主要是这一块。三是搞活民间金融。国务院去年有一个搞活金融的“九条”,包括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担保机制,因为现在金融机构发放信贷很犹豫,不敢贷,怎么办呢?各级政府要搞担保机构,给他们提供担保。四是鼓励保险公司去搞债权融资,以及其它的融资方式,像私募股权基金、并购投资等等,进一步搞活金融。
  所以,4万亿是层层分解下去,又层层配套,省有省的配套,市有市的配套,实际上市县配套都很难,大概都要去银行贷款。这个4万亿的投资计划第一个政策效应就是财政支出大幅度增长。第二个政策效应是带动信贷大幅度增长。银行现在很矛盾,不贷不行,贷又害怕。
  从一季度情况看,银行也要抢贷规模,今年信贷计划增加5万亿,使M2的增长达到17%。现在一季度新增贷款已经达到4.5万亿、4.6万亿,把全年的新增规模都快用完了。1月份、2月份票据融资的比重很大,1月份的票据融资是38%,2月份票据融资47%,3月份情况比较好,降到了22%,票据融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银行找了一部分企业,这些企业一般信誉比较好,银行赶快把钱通过票据的方式贷给他,他回头马上把钱又存回到银行来,实际上就是账上划一下,银行放贷了,企业也有好处,因为企业和银行存款利息率有1个点的利差。这样大企业很高兴,银行也很高兴。实际上钱没有用到生产经营上,还是沉淀在银行系统。这种情况3月份有很大的好转。但总的来讲,一季度的信贷结构还不是很合理,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比重比较大,除掉这两项其它贷款只剩下不到1万亿,扣除个人贷款和企业一般的流动性资金贷款,真正用到中小项目的很少,实际上信贷项目钱放的很多,但是在生产经营中起作用的不多。
  政府的项目,将来是不是有经济效益,还要看。所以,要防范风险,这是比较大的问题。中国的情况和美国不一样,中国是资金都在银行,都是间接融资,所以说当前最迫切的问题是信贷风险问题,信贷信用风险防范问题。
  很多人说中国的消费情况比外面好,看来消费增长比较正常,06、07、08三年中国消费的增长都比较好,今年也还是比较好。
  总的来讲,我国的经济在回暖,4万亿功不可没。今年要防范的风险是两个问题:一是财政收支风险。可能9500亿的预算赤字都不够,国债发行量可能要超过原来的计划。二是信贷风险,经济增长速度二季度肯定会继续加快,应当说前景还是比较好的,在保增长方面肯定会有显著的指标出来,全年保8%,我个人是一点都不怀疑。银行信贷放了这么多新增贷款,资产风险管理的压力肯定比较大,如果说不能提高经济效益,投资结构不是很合理的话,可能会带来比较大的风险,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教授洪玫:监管信用风险需要独立的资信评级机构

  从美国2007次级贷危机开始,信用风险引起关注,它指的是银行贷款或者是投资债券中发生的违约风险,这种违约风险就是我们说的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我们怎么去监管:
  一是要完善我国独立的资信商业评级。整个投资市场,不论是我们说对外直接投资还是对外间接投资,它的有序发展还是依赖于一些权威性的资信评级机构。在我国,怎么能够尽快建立具有高度独立性,或者是公正性的商业资信评级机构,应该是发展整个投资市场,防范风险的当务之急。我们现在也有很多的评级机构,有四五百家,这种评级机构互相之间为了争夺客户,或者在过程当中受到其它的干扰,可能有失公正。怎么能够保持资信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并且适当控制数量,是资信评级改革的方向。国外也就是几家大的评级机构,我们发展几家大的独立评级机构,对我国的信用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和积极作用。
  二是要完善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机构,建立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充分信息披露制。怎么能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包括披露什么信息,披露的时机,监管部门都应该有一些合理的规定。对地方政府不遵守信息披露的规定,也应该有一些措施或者手段去纠正这些行为。
  三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方式和力度还有待加强。次贷危机给我们一个思考的机会。如何从这次危机中,吸取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加快我国机构的改革和金融创新。

  北京大学信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章政:国家信用制度建设“高、深、广”不够

  2008年,我国的信用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1、社会整体信用环境持续改善,政府树立了良好形象。从市场看,违法违纪案件逐年下降,诚信经营和守法经营越来越被重视。2、征信系统进展迅速。3、信用体系向纵深发展。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但是,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丧失诚信的行为,如三鹿奶粉事件,令国人对企业的信任度大大降低,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出口国,中国在国际上的信用也因此受到重大影响。进入2008以来,实质是信用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了市场的低迷,严重削弱了市场信心。
  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国家信用制度建设“高、深、广”不够。高度不高、深度不深、广度不广。比如说高,咱们国家的信用制度建设原来是发改委牵头,现在是人民银行牵头,最终是一个部级联席会议,没有一个常态的机构设置。深度不深是标准没有、立法没有。广度不广,是老百姓不知道。这些方面都有待我们去完善。

  [背景链接]第一批全国信用试点城市启动

  2009中国信用高层论坛启动首批全国信用试点城市。北京大学信用研究中心,根据多年来从事信用理论研究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结合在北京市等部分城市建立城市经济主体的诚信评价工作,10年时间,联合各社会团体、高等院校、信用单位组成了市场的信用合作联盟,并开展了全国城市信用的评价项目。并选定12家城市作为首批试点城市。
  城市信用环境评价是创新型的社会综合活动的评价,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信用科学环境评价体系,积累更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在全国城市推广。它有两个基本指标,一个是城市发展的信用指标比较高,一个是人民幸福指数比较高。
  这12个城市是:安徽安庆 河北唐山 陕西安康 陕西榆林 河南新乡 浙江义乌广东深圳 四川成都 江苏南京 河北石家庄 江苏苏州 江苏无锡

  [背景链接]全国信用缺失每年损失5000亿占GDP10%到20%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认为,个别企业弄虚作假,好企业也跟着受牵连。“三聚氰胺事件损害的不仅仅是三鹿集团,而是整个奶粉和鲜奶行业。”周其凤说,据统计,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混乱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到20%,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000亿。
  周其凤强调,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诚信危机”刻不容缓,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相应的惩罚约束机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库,鼓励民间资金投资经营各类征信机构,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提供信用信息服务。(中国网)

  相关稿件
· 亚洲国际航空沈阳高峰论坛7月举行 2009-04-16
· 2009品牌中国(女性)高峰论坛在京启动 2009-04-02
· 探讨30年发展路径 品牌中国高峰论坛在三亚举行 2009-01-09
· 2008咨询北京高峰论坛日前在京举行 2008-11-28
· 2008中国CEO高峰论坛:全球新格局下中国企业需要转型 200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