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9-04-09 作者:BenSimpfendorfer 来源:新快报 |
|
|
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BenSimpfendorfer
日前撰文指出,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商讨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对策。到目前为止,制约中国向全球货币改革贡献力量的一大因素一直是中国自身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的事实。不过,现在有初步迹象显示情况正在开始发生变化。 中国与六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根据协议,这些央行可以向希望购买中国商品的本地进口商出售人民币。BenSimpfendorfer
认为,这对因金融危机而难以获得贸易融资的进口商尤其有好处。同样,这也与中国希望参与二十国集团支撑贸易融资的努力的愿望相一致。这个更广泛的政策目标对降低中国出口企业的外汇风险敞口和交易成本则有着更为现实的作用。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将会在未来降低汇率风险。
当然,不应该把货币互换与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混为一谈。虽然公布的具体细节很少,但是看起来人民币不能用来兑换其他货币,特别是美元。这些国家也不能把人民币当做外汇储备的一部分来保护本国货币,这和最近好几个国家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不同。从很大程度上讲,这是因为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香港仍是唯一一个可以开人民币储蓄账户的地方,但即使是在那里每日的存款和取款额度也是有限制的。 尽管货币互换协议并不意味着完全自由兑换,却是朝着自由兑换迈出的重要一步。近几个月来中国有关部门看来已经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暗示部分自由兑换(特别是在中国和其主要地区性贸易伙伴之间)的前景可能比很多人认为的来得要快。 人民币向全球货币的转型已经开始。这不会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转变,不过却可能比预计的要快。经济危机为中国提供了机会,它可以利用自己的相对稳定和贸易顺差国家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向贸易逆差国家提供人民币信贷。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