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企业从事套保是在毁灭自己
    2009-04-09    作者: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一个流传已久的错误观念是,企业从事套保可以锁定成本,降低损失。但从去年、今年披露出来的案例看,多数企业受损而非得益。除非套保盈利的企业全都闷声不响,而亏损的企业在那儿大叫大喊,要求国家补贴。
  术业有专攻,企业就应该从事自己所擅长的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为行业中的翘楚,自然会有投资者慧眼识珠,给予这些企业准确的估值。如通用汽车、GE,事实上我们很难把从事套保的企业当作真正的实体企业,他们庞大的表外资产、他们购买的那些结构性产品最终毁灭了自己。当投资者在投资时,以为自己投资的是一家火锅店、一家软件企业,不料却是为一个外行的投资公司买单,隐形风险莫此为甚。投资者为什么不去投资真正一流的股权公司以规避风险呢?显然,其中出现了信息传导的失误和真正的错配。
    以中信证券为例,他们大手笔购买的外汇结构性产品偏离了实体主航道,购买股票者是在为未曾披露、不曾预料到的外汇风险买单。
  再以东航和国航为例,为了锁定燃料油价格风险,在石油价格高达每桶140美元的时候,买入了行权价格为140美元的石油看涨期权 (俗称C140),允许他们在油价上涨超过140美元时,仍然以140美元的价格购买石油。为了支付购买C140的费用,他们卖出了若干个允许其他投资人在油价跌破60美元时,仍然以每桶60美元的价格向他们抛售石油的权利(简称P60)。
  在签约的当时,看上去是一笔理性的投资,油价正在向每桶200美元的高位攀升,绝对不可能跌到60美元以下。并且,按照上一年度的航空市场占有量,两家公司制订了套保的数额,以锁定公司下一个年度的用油成本。看似非常理智的套保策略,在2008年遭遇重大打击,油价在2008年下半年大幅下跌,最低到达每桶34美元。油价一跌,预示着经济紧缩期到来,航空市场骤然萎缩,原有的用油量远超过两公司的实际用油量。导致两公司不得不承担双倍的损失,高峰时期损失均超过80亿人民币。
  那些事后诸葛亮认为是两公司的套保比例不对,风险太大,他们认为,存在着事先确定一个理智的套保比例,并且这个最先套保比例(华尔街称之为对冲比例)能够使得两个公司在承担相同风险下获得更大的收益,或者在获得相同收益的情况下承担更小的风险。
  好了,如果说两家公司以往的套保比例不对,事后诸葛亮们是否应该拿出一个合适的套保比例的计算方法呢?他们能够预知明年的航空市场需求量吗?他们能够预知下个季度燃料油期货价格吗?如果不能的话,他们从哪儿得到这么一个精确的套保比例呢?连国际一流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都不行;他们过于相信资产组合,没有经受住俄罗斯国债风波的冲击,而轰然倒闭。
  如果真有这种方法的话,我们实际制造了一台合法的印钞机,实体企业不用提高效率,不用降低成本,就可以通过资产组合的办法(套保其实是资产组合的一种方式)源源不断地从资本市场中吸纳资金,产生交易利润。这台印钞机稍加改动,就能够成为物理学意义上的永动机,大家躺在套保公式上吃吃喝喝就行了。
  最近江西铜业又爆出套保巨亏,由于上市公司未给出详细的交易数据,我们只能从粗略的资料中得知,他们是在上海期货市场做多期铜,在美元上涨而原材料暴跌过程中出现重大损失。他们当初无非是认为,他们作为行业内高效的企业,应该具有战胜原材料价格上涨、获得正向的收益率的权力。但他们低估了美元上涨的形势,高估了自身实力。实际上,如果他们真的对自己的生产效率充满自豪,更好的办法是在股价错误时回购自己公司的股票,给市场正确的信号,这才是对投资者、对公司最负责任的办法,最终也会通过股价上涨获得回报。事实上,就在期铜价格下跌时,国内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尤其是铜业公司的股价还在上涨。
  当然,许多企业跨行业从事股权投资等业务,并且收益不错,如联想投资公司就得到了股权投资行业的认可。但联想电脑与联想投资公司显然是两回事,投资公司聘请了一流的专业人士执掌,不会构成对联想电脑巨大的表外负债压力。反过来说,如果联想电脑不存在,投资公司就只是一家专业的金融机构。柳传志先生回到电脑主业,调整公司治理结构力挽狂澜是对的,他幸亏没有头脑发昏,试图以套保来弥补实体的亏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