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雄争霸是国际货币体系方向
    2009-04-03    陈东海    来源:证券时报

  美元并非危机真正根源

  在2009年4月2日G20国集团伦敦会议期间,以“金砖四国”为主的要求结束美元独占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用一篮子货币或者是用SDR等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取代美元的呼声不绝于耳。
  这次危机的产生与爆发,是与美元有一定的联系的。由于美元具备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国的货币政策因此具备巨大的外溢性,美联储有隐然凌驾于全球其他央行之上之势,美国享有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的特权,而且美国的失误和灾难容易传递给全世界,这次金融海啸就是明证。因此许多国家要求打破美元独霸的国际货币体系、用其它储备形式取代美元的呼吁是有客观原因的。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形成是历史的选择。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后,不再受到黄金数量限制的限制,极大便利了国际间经济社会交往、金融投资等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可以说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是与全球的现代化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美元曾经居功至伟。
  其实,美元并不是造成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这次危机的源头,是美国的次级信贷市场出现了问题,其根本原因又在于美国人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以致透支了未来十几年、几十年的财力,在过度透支无法持续后次级信贷市场的危机就发生了。而美国由于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泛滥、投资盛行杠杆化,所以风险便被放大几百倍以后扩散到全世界。因此危机的根子在于全球消费和储蓄的失衡,美元只是一个传递媒介。把这次危机所有的愤怒都泼向美元是不正确的,无助于找到解决危机的根本办法,更无助于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
  但是,由于美元独享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美国货币政策便具备了外溢性等原因容易将美国的失误和灾难传递给全世界,加上“铸币税”特权,因此从长期来看,这对于全世界各国来说并不公平。所以结束美元独占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局面和改革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必要的。

  超主权货币难以实行

  那么应该如何来构造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呢?
  由于国际储备货币是国际交流、经济交往、金融投资等等所有跨国境和国际活动的基础,因此不存在着包括SDR在内的什么超主权的储备货币能够担当起国际储备货币的功能。目前没有超主权的权力主体,自然也就没有发行超主权货币的客观基础。在全球各国面临政治、民族、种族、意识形态、经济发展等诸多重大差异的情况下,形成不了一个横贯全球的超主权的权力实体。即使是像欧元区那样的在政治、民族、种族、意识形态、经济发展等方面趋同或者是差异很小的区域,也因为其他因素的差异,导致欧元区货币政策左右为难,欧元区和欧元也时不时的传出解体和崩溃的声音。要形成一个全球的政治、经济共同体,使用同一个超主权的货币来进行一切国际活动,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
  至于联合国金融改革专家委员会提出的一篮子货币,也是不可行的。因为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不光是各国政府和央行外汇储备需要使用,全球的企业、各类组织机构、个人在国际活动中也要使用该种货币。一篮子货币因为无法满足全球所有持有货币的微观主体随时随地的计量和结算的需要,也不具备实行的基本条件。超主权货币包括SDR同样有这个天然的、无法克服的致命缺陷。

  储备货币多元化才是正道

  结束美元独大,既不可能采用一篮子货币,又无法采用SDR等超主权货币,选择只有二种:要么是重新启用黄金,要么用“战国形式”来取代美元独霸地位。黄金由于数量有限和实物属性,不利于国际间各种交往交流活动的开展与扩大,早已被淘汰,因此也是不可行的。那么,储备货币进入“战国形式”就是必然的、顺理成章的了。
  储备货币的战国形式,就是以美元为主,其他主要货币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储备货币体系。只要一个国家是全球或者区域的主要经济体、有良好的金融及监管、经济先进发展稳健、货币自由兑换都可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这样世界上就有5到10个货币可以纳入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与美元形成互补关系。未来只要非美国家相互之间、各类国际组织尽量使用非美货币,就可以顺利过渡到以美元为主、其他重要货币为辅的新国际货币体系中。“战国形式”的多元国际储备货币体系没有一篮子货币的不方便性,也没有SDR等超主权货币构想的虚空性、遥不可及性。而且实行了多元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一国的经济危机和困难就不会大面积的传播到全球,而且也没有独占“铸币税”的问题,所以对于世界来说,既安全又公平,因此值得全球各国研究和采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