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战略高度维稳上市公司市值
    2009-02-16    谢风华    来源:上海证券报

  观察全球金融风暴后的救市举措,西方国家不约而同首先选择央行的数量化工具和财政资金向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市场的市值稳定。因为在证券化率较高的发达国家,国民的财富大部分通过证券持有,资产价格的降低意味着国民财产性收入的减少,直接影响占GDP重要比例的消费需求,从而损及实体经济的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承担着心脏的供血功能,上市公司的市值稳定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和企业管理层的激励效用,而且是未来新一轮全球产业并购重组的角色决定变量。
  笔者由此认为,我们应该把维护上市公司的市值稳定放在国家战略高度来认识,并作为牛年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
  维护市值稳定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值蒸发超过20万亿元,相当于我国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其中财富缩水影响最大的是占股市开户数99.4%和占股票总市值50%的持股市值在1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而这个群体是我国正在崛起的重要的消费力量。维护市值稳定不仅可以重燃中小投资者的市场信心,而且可以为我国刺激内需的宏观政策执行提供坚定的需求前提。
  稳定市值有利于重启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和降低融资成本。由于市值低迷,我国证券市场IPO已经暂停了5个多月,再融资陷于困难的尴尬境地,而融资渠道和融资成本是实现我国上市公司内生增长的力量源泉。
  稳定市值更有利于我国在下一轮全球产业重组的力量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一般而言,高估值的公司在并购重组中处于主动的收购者的地位。可以预计,全球产业的并购重组将是本轮金融风暴过去后全球经济复苏的前奏,但是在全球化的产业竞争格局中,处于“微笑曲线”低端的我国产业在发达国家去杠杆化的过程中背负高库存成本(外销需求的减少和原材料定价权的缺失)和高资本成本(重资产特征引致的巨额摊销和高利率环境下的借贷成本)的双重压力。如果无法维护市值稳定,我国上市公司将无法在新一轮的并购重组中处于有利地位,拥有资本规模、技术优势和估值优势的跨国公司将低成本收购我国产业中的优势龙头企业(如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进而直接和长期影响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竞争力。
  笔者以为,稳定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值,至少有三条可行途径:通过政府干预增加市场流动性、通过市场化稳定投资者的预期、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上市公司外生式增长。
  非市场化带来政策的不确定性是我国股市最大的风险溢价,长期以来影响我国股市的估值水平。厘清监管者和市场的关系是市场化的前提,监管者应该在强制性披露的基础上笃信市场的自我调节力量,在发行审核、定价和配售等方面尽快向注册制转变,明确市场和监管的边界,提高监管效率。同时应该避免政府部门和官员的不同言论给公众带来错误和混乱的政策解读,减少市场情绪对政策的依赖引发的非理性波动。
  在我国上市公司内生的基本面转暖没有明朗化之前,通过大股东注资、非上市公司并购和行业整合实现外生式的增长,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市值的最佳途径和时机。在全流通格局和股票估值偏低的背景下,政府应该鼓励加快控股上市公司的资源整合,通过定向增发等手段把优良主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主业板块或集团整体上市。同时,政府还可以创造条件鼓励优质的非上市公司通过二级市场举牌和定向增发等方式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资产质量,鼓励行业整合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规模和产业链。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