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9-02-13 作者:吴江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继去年年末裁掉近600人中国研发团队后,2月10日,摩托罗拉再度大幅裁员,近千名员工离开公司。据报载,摩托罗拉去年第四季度亏损36亿美元,其中手机销量下跌53%,出货量仅为1920万部。
当下的全球金融危机,欧美无疑处于风暴潮的中心,尽管中国也受到影响和波及,但毕竟远离最危险地带,至多不过被“风暴”带来的“海啸”所殃及罢了。尽管国内也时有企业倒闭和裁员的消息,但相比欧美企业所受的压力与大规模裁员的力度,国内企业无疑正处于相对安全的避风港中。不过,假如就此认为,国内的就业群体都远离金融风暴的中心,都处在相对安全的位置,笔者以为,这种解答过于乐观。 真实的情形是,随着中国更多地参与全球经济并成为全球的重要市场,绝大多数的外国企业都已在中国设立分部,并大量聘用中国员工。于是,当这些处于金融风暴中心的欧美外资企业因为严重亏损而不得不裁减员工时,供职于外企的国内员工其实已然处在了金融危机的最中心,他们受到的影响无疑更大,处境也比国内企业的员工更为糟糕。君不见,即便是全球著名的外企也同样不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幸免。芯片厂商英特尔将关闭2000人的上海工厂,尽管承诺上海的员工可以到成都工厂继续工作,但想必会有不少员工因为家庭因素而不可能迁往成都,失去公司的职位当然也就不可避免。著名的通讯产品制造商摩托罗拉更是于近日裁减了近千名中国研发人员。 或许有人会说,经济危机和职业风险,本是职场人士应当承受的压力。被裁之后,如何自谋出路,也应该更多靠个人的努力和争取才是。不过,在笔者看来,让处在金融风暴中央的外企中国员工去独自面对残酷的裁员,甚至认为这是外企员工对自己选择付出的代价,显然并不公平。按理来说,这些外企的雇员同样也是中国公民,也同样是中国的纳税人,因此,自己的公民所面临的职业危机与就业窘境,作为政府当然不应袖手旁观,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就业的冬天里,当大批外企职工同时失去工作时,假如没有相关政策的强力支持,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再就业显然并非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 此外,外企尽管遭遇了金融危机的重创,但是外企中国员工所积累的经验与工作能力,其实并未过时。事实上,很多外企员工不仅有着高学历,更有着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理念,这些人才其实本该是国家难得的财富。从这个角度来看,面对经济危机下的外企裁员潮,我们显然应该对这些外企员工的境遇给予关照才是。一些有实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也理应改变“从不社招”的用人方式,并向来自外企、有着丰富职业经验的优秀人才敞开大门才是。正所谓“经济危机,危中有机”,给予外企中国员工更多的关爱与机会,其实未尝不是中国发展的新动力与新机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