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正在让整个世界不可自拔地陷入到风雨飘摇之中。随着蝴蝶效应的传递,中国的民生压力也正变得前所未有的峻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裁员和农民工返乡的热潮。尹蔚民预计,年底到明年失业率要比现在更高。
我们正身处一个历史性大变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社会格局和利益分配机制正面临着重大的调整,这将无可避免地影响到部分人群的命运沉浮。可以说,正是无数的民生困境和集体焦虑,对30年来迅猛发展的中国构成了某种全新的挑战。如何在这个艰难时节树立起现代政府的公共形象、奠定现代政府明晰而负责的行政伦理,就成为一个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的现实命题。政府必须为国民基本福利承担责任,成为危机当头的社会共识。 越是经济不振,民权的保障和民生的托底越显得重要。唯其如此,社会才能避免人心的浮动和基础的不稳,也才能有望依赖民众的共同努力,走出经济低谷重返景气通道。回顾历史,这个理念发端于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正是在那次大萧条中,美国着手建立了包括养老、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失业救济等在内的完善的全民社会保障体系,成功实现对公众基本生活及发展的托底。事实证明,这样的公共决策和投资行动,不但成为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走出萧条的有力刺激,而且使美国在那次经济大萧条之后的历次经济危机中,避免了社会再次发生那样的动荡和不安。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当然不能和当时的美国相提并论,不过,其中的某些理念,也许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更为重要的是,除了提高企业养老金标准外,政府还需为扩大就业、完善就业环境应对一系列命题。比如,去年媒体为就业促进法(草案)所进行的一项关于就业歧视的调查显示,我国有85.5%的人认为在就业中存在歧视现象,有50.8%的人认为歧视相当严重和较为严重。要帮助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就业,就必须禁止就业歧视,保障全体社会成员都能平等就业。因为就业歧视是一种就业障碍,对就业产生消极影响,人为地加剧失业。就业歧视使一部分人丧失工作机会,以致被剥夺工作权利、生活权利。对此,作为社会管理者的政府,必须并从全社会利益出发,制定出有效的政策规范,维护就业平等。在市场经济下,主要通过市场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就业由此必然存在竞争。就业的竞争应当是平等的竞争,并通过平等竞争来实现公平就业。 与此同时,促进就业不但要全面考虑求职者的利益,同时要兼顾雇主的利益,一方面通过减少税收、落实再就业资金等政策鼓励企业扩大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也应兼顾雇主对生产效率、雇用质量、社会标准等的要求。这样,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政策才能落到实处,从而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 总之,政府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以制度性的保障来善待那些变革中的“弱势者”。政府在以4万亿投资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须把就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不论是招商引资还是结构调整,甚至在日常的城市管理中,都要把吸纳就业考虑进去,统筹兼顾,让就业的增速也快起来。只有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增长的基本取向和动力机制,把扩大就业作为政府的优先目标,才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推动就业率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