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小企业自救的勇气和被救的信心
    2008-11-04    作者:邱林    来源:光明观察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日前在2008年新财富年会暨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节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必然产生影响,而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这场危机也不可能不影响中国。在中国,受到危机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小企业,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将是中小企业最困难的时期,政府与企业必须携手才能共渡难关。(11月3日新华网)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今年我国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十分严峻的困难。根据有关统计数字显示,全国今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仅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就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严重影响企业生存状态,寻求解决之策成为各方当务之急,
  一般来说,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优胜劣汰是法则,而且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生存和发展应当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那么,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是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有关人士认为,市场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一样也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尽管中小企业面临困难,却是暂时的,政府没必要,也救不了这些企业,政府能够做的仅仅是针对中小企业出现的困难或者出现的问题,采取一种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救在更多的情况之下,政府可能只期待市场力量去发挥作用。
  然而,这种简单地把“中小企业生存与否交给市场去发挥作用”的观点是站不住脚。“是小的,是美好的”,20世纪7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在其名著《小的是美好的》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经典性论述。就我国而言,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的一个有益的补充,就好像一个舰队一样,我们需要航空母舰,但是我们更需要给这个航空母舰进行配套服务的一些小企业的中小企业群,如果被市场一波一波给淘汰掉了,最后会不会只剩下一些实力、规模很庞大的大企业?
  中小企业被称为“最活跃的经济细胞”,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75%的城镇就业机会。除了国有垄断企业之外,中小企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之外。由于提供就业岗位最多最大的是中小企业,这意味着我国大部分劳动力获取报酬是在中小企业里。
  当中小企业面临大面积倒闭时,就意味着许多人将无业可就、无岗可上。以纺织业为例,今年以来,先后倒闭了1万家中小企业,涉及1000多万工人下岗。因此,中小企业的生存关乎到就业、收入分配等国内经济、社会稳定最为重要的因素。换句话说,正视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乃是当前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不可忽视的一块;正视中小企业的生存困境,无疑就是重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真正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
  我们看到,作为中小企业,他们在解决就业、经济发展上作出了许多贡献。然而,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面对这种“只讲贡献不求权利”的不对等,政府应有所作为。一方面,要给中小企业更多的自我救助的途径与攀扶未来、超越困难的勇气,以更公平的制度来保障中小企业的生存;另一方面,更要给那些身处困难之中的中小企业获得被政府救济的信心。让他们在困难中看到光亮,在绝望中诞生希望。
  这些时间以来,楼市出现问题,纷纷要求政府要出手救楼市,股市出现问题,纷纷要政府出手救股市,那么,政府是否应出手去救中小企业呢?为中小企业提供帮助应该是政府能够做到的事。比如政策限制稍微放宽一点,税费能够适当免一些,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些资金支持,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
  值得欣慰的是,最近央行调增了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问题。同时,央行再一次下调了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以解决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这些扶植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尊重市场力量的基础上,政府通过一些较为灵活的财政政策,给予中小企业一种实实在在的支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