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10-30 本报记者:冯源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今秋首场冷空气让著名的小商品城市浙江义乌凉风细雨,一夜降温。 “现在我们都是在英国、比利时、荷兰和东欧采购设备,看来以后要考虑和中国生产商合作了。”首次来到义乌采购的德国商人狄特里希·舒恩伯恩说。“去年我们揽下的装修业务一直干到年底,今年业务就少多了,许多老主顾都说,‘再等等吧’。” 为此,狄特里希和哥哥米歇尔参加了德国批发商、零售商和代理商协会组织的团队,第一次到了中国,并把首次中国之行的目的地选择在著名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如果价格公道、质量可靠、运费合理、交货按时,我们愿意采购中国生产的泳池和桑拿设备。” 德国团队采购的货物五花八门:照明设备、连裤袜、饰品、相框、笔记本、冰箱贴……领队的协会代表克里斯蒂安·缪勒女士说,越来越多的会员企业对中国产品感兴趣。“去年我们只有3名协会代表访问义乌,今年有24个企业会员。” 印度商人巴哈拉特这段时间也在义乌奔波,他需要为印度和欧洲的客户采购五金产品。“经济不好的时候,人们会放弃那些可买可不买的商品,但是中国生产的商品大多是生活必需品,因此我还得一箱箱地把货发出去。” 张建良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一阶段市场的商位刚刚开业。23日正在接待也门客商的他告诉记者:“昨天来了一个摩洛哥客商,订了30多万元的货。现在生意是不好做,但只要不玩先抬高价再报实价那套虚花样,实诚待客,客商还是会下订单的。” 从总体上看,“中国产品”对老外仍有一定的吸引力。据义乌市政府统计,截至9月底,当地共有83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设立了1900多家代表处,比去年底净增440多家,是历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面对寒流,义乌小商品要靠创新保持魅力。 据义乌市政府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当地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400件和900件,义乌小商品市场内6.2万个商位中,有近85%的商位都有新品上市。 世界上最大的吸管生产企业义乌双童日用品公司新近推出了国内首款聚乳酸吸管,这种吸管以玉米淀粉和植物纤维为原料,在自然界中能够降解。在义博会上,公司业务员蒋春来告诉记者:“上午来了四批日本客商,他们对这种绿色环保产品都很感兴趣。” 而市场多元化也成为小商品生产企业的重要战略。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义乌小商品对中东、非洲和拉美地区的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欧美地区,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容量增长了近2倍。 皮特·马特斯从事中德贸易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是德国批发商、零售商和代理商协会的资深会员。对于中国生产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忠告:“中国企业现在仍然拥有成本和产量上的优势,但是不能满足于此,特别是要看到经济复苏的未来。到那个时候,德国消费者不会只满足于价格低廉的产品,生产商一定要在质量、设计和客户群细分上多做努力,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