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小企业减税是当下最好的救市
    2008-10-21        来源:上海商报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的今年三季度国民经济数据表明,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的影响正逐步显现。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增速下降,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和低迷。为此,国家开始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近来从股市到楼市,要求中国政府救市的声音十分强烈。如果把救市看作是把公共财政的钱也就是百姓的钱去救某个市场,那么目前中国似乎还没到这个地步。如果把救市看作是宽松经济环境,对微观经济、对企业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松绑”,那是当前十分需要的。其中最应该救的,就是那些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的中小制造业企业。
  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消费不振、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低人力成本的终结等一系列不利因素都在今年密集爆发,大批企业被推向生死关头。前8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685亿元,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7.6%,与企业之困相对的却是财税的高增长,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25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5%,比上半年GDP10.4%的增速快了近3倍。在必须刺激经济发展、“保增长”的今天,减轻中小企业税负,既不是拿财政的钱去补贴中小企业,也不是帮助应该在结构调整中淘汰的企业。而是将本来负担过重的中小企业的税负降到一个合理的程度,为这些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一个正常的、宽松的和更好的环境。
  上一轮企业猛增的源头是1994年施行的《企业所得税法》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的两免三减半等低税策略以及缩小营业税收范围和简化税率。地方上为了招商比拼税收优惠,还往往把两免三减半异化成五免五减半。有些地方甚至把企业缴纳的所得税以财政奖励的形式返还给企业。给企业贴上高科技、社会福利的标签后给予税收优惠的举措也屡见不鲜。
  并税制改革之后,内外资企业税率统一在25%,看似是实现内外资企业税负公平,是减税之举,实则此前由于存在大量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的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相差很大。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名义税负是15%,实际税负是11%;内资企业的名义税负是33%,实际税负是22%。25%的税率凭空给企业增加了税收负担。同时,对四金缴纳的硬性约束以及企业年金计划将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保障责任抛给了企业,目前企业替工人缴纳的各种税、费、险,已接近工资成本的50%。
  不公平的政策歧视使中小民营企业更加困难。除了始终存在财会方面的制度性歧视外,能源、金融等高利润垄断行业对民企的准入门槛就像一道看得见进不去的“玻璃门”。即使进入,也困难重重。中石油、中石化遇到油价高时会有政府补贴,民营加油站却多半会淹没在高价浪潮中,难逃被上述两巨头低价收购的命运。
  最近大半年来,“扩大内需”大概是经济领域中最时髦的一个词。中国的“内需”何以不振?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老百姓手里没有钱啊!况且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又实在太多,让老百姓如何能放心畅快地去消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政府的财政税收每年以GDP增速两倍以上的速度激增,国家光外汇储备就已积累了将近2万亿美元,五星级、超五星级的豪华政府大楼雨后春笋般地在各地矗立起来……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国强民不富的矛盾日益凸显。国民财富占有中的“国家”与“人民”之间的分配关系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给中小企业减轻税负就是当下最好的救市。一个健全的经济体,应当是少量的巨无霸企业周围存在着千千万万个生机勃勃的中小企业。它们使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有工作做,有工资拿,也使得那些“巨无霸”们能够方便地得到廉价优质的配套服务。

  相关稿件
· 陈敏尔澄清“浙江中小企业成批倒闭”传闻 2008-10-17
· 重庆市:25家中小企业再获国家创新基金 2008-10-16
· 十亿元助中小企业东莞救市值得借鉴 2008-10-15
· 中小企业宜借机建设品牌 200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