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请注意,西安市出台政府托市的政策之后,舆论多持批判态度。不久,南京市出台了救市“20条”。现在,上海和杭州也加入了救市的大军。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再次调整本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的通知》,上调补充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最高额度,符合条件的家庭最高可贷60万元。而相比上海更为猛烈的,是杭州市政府昨日发布的《市政府关于促进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包括购房入户实施范围扩展至老城区、政府给予个人买房一定的税缴补贴、放宽房企受让及开发期限等系列措施。
各地地方政府不约而同加入救市大军,显然表明,楼市告急。中国楼市经历黄金十年,地方政府“功不可没”。楼价暴涨,开发商虽然赚得盆满钵溢,地方政府并不只是喝汤。楼市暴涨,是一种危情,这种危情让百情啧有烦言,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为了稳定房价,中央连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但地方政府多是阳奉阴违。在这场利益博弈中,地方政府已经失去了中立的立场,成为博弈中重要一方。因此,指望其保持客观公正,已经无异于缘木求鱼。在共同利益的扭结下,一些房地产商、地方政府、党政官员、专家学者构成了一个特殊利益集团。在他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楼市“涨价组合拳”,使普通购房者极易陷入“越涨越抢,越抢越涨”的陷阱。
房价暴涨,还得归因于中央与地方的土地收益分配格局。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助推房价,坐镇调控,操纵土地拍卖,以让土地拍价飚升,从中渔利——新华社曾予以披露。近些年来,被曝光的腐败官员,多与“拿地”有关,这也算是一个侧证。因此,地方政府与楼市的“血浓于水”的关系,已经不言自明。当百姓受到高房价的煎熬时,一些地方政府和一些开发商笑傲江湖。这几年的中国福布斯财富榜上,房地产开发商大批占据榜单,可见这一领域的超额利润,已经处于什么样的程度。楼市以及楼市的附加值,在提升地方政府的GDP中占据重要位置,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当楼市的泡沫被挤,楼市告急之后,因与楼市关联甚深的政府、银行、开发商,便成为捆在一辆战车上的利益共同体。开发商哭喊,银行游说,地方政府当然就坐不住了。
当然,楼市的崩盘,是一个影响民生的巨大灾难,谁也不愿意以崩盘的方式,来挤掉泡沫,这样成本太大,损失也太大。但是,当年楼市暴涨的时候,地方政府一慢二看三通过,现在楼市告急的时候,我们看地方政府是如何雷厉风行断然出手的——仅以杭州市政府为例,“在南京市公布了二十条救市措施之后,有报道称黄金周长假之前,杭州市相关领导牵头召集了近十家杭州当地的地产大鳄开会,以共同探讨杭州楼市的发展状况”。因此,对于房地产企业的“松绑”,“救市24条”也随之推出,在这一决策过程中,我们只看到了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共谋,而公众被摒之于决策门外,民意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了。
政府不是不能救市,政府救市的程序需要公正。我在此前的专栏里提到,民意应该成为博弈政府决策理性的制衡。此外,政府推出影响如此之大的救市措施,人大不能成为旁观者,这样的措施不经过人大审批,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哪怕救市的实体正义有多么神圣,也逃脱不了程序正义缺失的指责。遗憾的是,政府行政理性表现得如此“雷人”,民意再一次沦为附庸和点缀的角色,这与其说是一种无奈,还不如说是悲哀!
楼市何去何从,尽可以拭目以待。我们希望政府的救市措施,能够挽狂澜于既倒,但是,也希望政府在平衡各方利益方面,尽可能保持中立和公正。唯如此,政府才真正是人民的政府,而不是屁股坐歪在一方的资本权贵的庇护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