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亿救市的三种可能后果
    2008-09-25    作者:黄小鹏    来源:证券时报

  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暴跌22%,猛然撕裂了整个20年代积累下来的泡沫,大萧条不期而至。然而美国政府抱残守缺,应对无方,直到1933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实施“新政”,出手拯救美国金融体系,局势才开始出现转机。

  和当年政府行动迟缓相比,此次美国政府救市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从宣布雷曼破产、接管AIG,到公布罕见的7000亿美元救市方案,整个过程所花的时间竟然不到一个星期!
  7000亿的救市方案之所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推出,原因就在于大萧条对每个美国人来说,教训都太惨痛了,金融崩溃的后果没有人能承受得起。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前联储主席沃尔克是最早提出大救援这一思路的,沃尔克直截了当地宣称:除了对金融机构手上的抵押资产实施大收购外,别无其他方法能稳定市场。其后虽然有几个有影响的政治人物提出过类似的思路,但在普通投资者和老百姓还没有怎么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真正的决策者伯南克和保尔森就已悄然出手了。伯南克是靠研究大萧条起家的,深知金融一旦失去稳定,实体经济恶梦将至;保尔森来自华尔街,也清楚地知道如果放任不管,任凭恐慌蔓延会是什么后果。
  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已经向国会提了出来,正在进行辩论,尽管分歧很大,但离最终方案的拟定估计也不会花多长时间。美国等不起,全球也等不起。不管最终的方案是什么样的,仅就这个方案的庞大和激进而言,人们不能不满腹狐疑:这场关系到美国金融市场命运的超级大营救到底会出现何种可能的后果呢?笔者不惮学识浅陋,给自己来了一场头脑风暴,大胆猜想了一下各种可能的后果,列于下,聊博一笑尔。
  第一种结果,也是最乐观的结果。政府通过举债,建立一个实体收购这些“有毒证券”之后,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得到改善,通过向主权财富基金和财雄势大的外国资本求援,进一步地补充资本,经过大力蓄水之后,市场信心恢复,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开始走上正常之路,而实体经济也避免了信贷紧缩的严重冲击。经过一段时间后,经济开始周期性回升,政府的赤字比率逐步缩减,而且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恢复,那些“有毒资产”开始退毒复活,甚至变得大受欢迎,垃圾变黄金(资讯,行情),美国政府趁机将其脱手,不但还清了7000亿美元的欠债,还赚上一笔,令左支右绌的山姆大叔笑开了怀。
  第二种结果,就不那么乐观了,甚至有些恐怖。政府虽然收购了大量垃圾资产,但由于房地产市场迟迟不能复苏,这些资产的价值还在不断贬值,金融机构新的资产门类又开始出现问题,金融机构的盈利前景黯淡,股票市场久久不能复苏,整个金融市场处于持续的信贷紧缩之中,此时,衰退终于发生了,这引起了新的一轮资产质量恶化事件。美国的形势恶化,并向全球传递,形成了相互传染效应,全球经济整体陷入衰退,拖延数年之久。
  第三种结果,听起来会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在第二种结果的情况下,更发生了其他一些严重问题,比如说,由于外国资金(如中国、中东地区)对美国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担忧,不愿再流入美国,导致美元大幅下跌,失去外部的资金支持后,美国政府和老百姓不得不吞下经济长期失衡的苦果,节衣缩食,以加速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表,需求萎缩又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股价房价持续下跌。在这种情况下,不但全部7000亿打了水漂,而且美国整个国家彻底破产,堕落成一个二流国家,从此失去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中的核心霸权地位,原有的国际资本流动中断,金融秩序瓦解,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进入大洗牌时代,群龙无首,一片混乱,世界人民再次陷入黑暗痛苦的深渊之中。
  聪明的你,觉得哪一种可能性更大呢?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