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联邦政府于9月7日宣布接管两大饱受经济问题困扰的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以此避免发生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美国财政部此举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政府救市。有观点认为,中国目前的股市与房市也不景气,充满了风险,尽管未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地步,但也岌岌可危,所以中国政府不妨未雨绸缪,先行救市。这一观点实际上似是而非。 美国的政府救市有两个特殊条件:首先,美国财政部并不是简单“救市”,而是很有技巧。与中国之前在国有银行改制过程中直接剥离银行不良资产,以及诸如财政直接注资等手段不同的是,美国财政部是购买了“两房”的股票,并且引入新的管理层。也就是说,美国财政部是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来对“两房”进行救治,而不单纯给钱了事。这是因为,就房产而言,在普遍经济不景气和信心导致预期下调的情况下,没有接手的买家才导致美国住房市场低迷。但市场并非一成不变,当市场回暖的时候,这个市场将会有利可图,美国财政部通过“入股”的方式进行“救市”将会获得收益。这与中国一次性给予补助式的“救市”有天壤之别。 其次,美国的“救市”在本质上不同于中国的救市。美国财长鲍尔森7月份向国会陈词提出援助计划,计划之一,是为房利美和房地美延长信贷期限,也包括在必要时购买这两家政府资助企业的股票,结果遭到诸多质疑。而Wrightson
ICAP的经济学家楼宽道(Lou
Crandall)则提供意见认为,美国财政部目前应该入股两家公司。最后实施的也恰是这一方案。此举说明在美国财政部“救市”之前,必须经过国会讨论,而且也广泛吸收各界的意见。反观中国的情形,“救市”方案往往是拍脑袋的结果,并且也不公开透明,难以令人信服。 那么美国应该救市吗?一个质疑是号称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何以也会动用政府干预的手段进行“救市”?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因为房利美和房地美规模庞大,与金融系统关系又极其密切,以至于其中任何一家垮掉,都会导致美国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动荡。虽然美国政府注资两家机构需要投入巨额资金,但正如美国财长鲍尔森强调的那样,放手让它们倒闭对金融市场的冲击所造成的损失将比这个代价要严重得多。也就是说,不“救市”的机会成本太大。在全球化的今天,美国住房市场的恶化,不仅会对美国的经济造成损失,同时也会让整个世界背上包袱。 另外,美国的政治市场与商业市场一样发达。美国政府可以“不救市”,但这意味着失去民心,也就意味着丧失选票。尽管在次贷危机中有人倾家荡产身无分文,但显然其依旧在政治选举中握有一票。因此如果政府在经济不景气之时无所作为,其政治信用将会受损。尽管美国总统大选还没有开始,但目前掌管白宫的共和党显然不希望看到麦凯恩在“两房”问题上丢分。 截至6月末,中资银行持“两房”债券总额约24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通过法律程序决定对“两房”进行“市场化”的救助,对这些银行而言算是利好消息了,昨日银行股逆势上涨也印证了这一点。但美国财政部此举的意义对中国而言不止如此,其所谓“救市”,依靠的是以民主和法治为基础的“市场化”手段,这恐怕更值得中国政府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