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2008中国企业500强在银川发布。
武汉有8家企业进入综合排名500强,另有14家进入制造业、服务业500强的排名,总数较去年减少了3家。入围门槛大幅提高,以致武汉入围企业数量减少,但除此之外,我们也应看到,武汉企业总体发展状况,武汉城市发展总体水平无疑也是影响入围企业数量的重要因素。
500家企业代表中国企业总体水平,因而成为中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参照系的观察窗口;500家企业分布在各大城市,也可以成为人们观察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窗口。从2002年开始,每等500强企业的名单出来,我们就会看到各种解读与分析。它们分属哪些城市,分布于哪些领域,哪些企业出去,哪些企业进来,这些都成为把握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契机。 排名可以显示某种荣耀,也可以显示某种差距,给人紧迫之感。以500强企业的总部所属地来看,北京以94家名列第一,上海29家,天津26家,杭州23家。无锡也有19家,已经远远超过多数省会城市。而武汉进入综合排名的只有8家。这样一个排名,在企业与城市的关联之中,不只标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差距,更标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距,因此成为一种信号,提醒正视差距,加快发展。 30年改革开放,给人这样一个总体感觉和判断:企业集聚,发展得好的城市,总体发展就好,企业稀缺,发展不够的城市总体发展也会不够。企业与城市的关系,可以说是互相适应,互相支持。武汉有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它们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都占据重要地位,可是,把眼光放到武汉整个企业格局里面,我们还难言满意,民营经济发展缓慢,整体能力不强,这是武汉多年未解的难题。在市场竞争、城市竞争的国内情势、国际情势下,以集聚大量企业、生产要素推动城市发展,武汉还做得远远不够。 企业集聚,既有企业自身选择如何发展的问题,也有生存环境如何培育的问题。企业自身的选择,决定单个企业发展水平,而生存环境的培育决定一座城市所有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城市与企业的关系上,我们需要时时想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城市最能让企业茁壮成长?企业不会一个个凭空涌现,而只会在适宜的土壤里生长。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功能定位,给企业更多经营决策自主权;政府要更加开明,在提供服务方面,争取做得更好,给企业更大发展空间;要通过经营成本的降低,商业信息的发达,产业配套能力的提高,基础设施状况的优良,提升城市的综合影响力。 当下,武汉正掀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企业与城市的关系,是要厘清的认识之一。思想解放不是空谈,而见于实际行动,武汉思想解放的实际行动,可以从城市集聚企业,发展壮大企业开始打开一个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