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股市不能幻想“话语救市”
    2008-07-03    作者:袁幼鸣    来源:东方早报

  7月1日,在时隔16年之后,新华社再次播发“救市檄文”——《关于中国股市的通信》(简称《通信》),然而市场主体对这一话语层面的“利好”并无响应,上证指数平盘报收,真正显示市场心态的是,接续前日招商银行跌停,中国平安再演跌停。

  作为较长时间追踪资本市场政策的观察者,我无法辨清《通信》一文是否包裹着某种政策意图,更判断不出,如果它包裹着政策意图,其来自于哪一级,是中央政府的态度显露,还是直接监管部门的意思表达。我认为,通讯社发布对股市判定这样的形式本身就是暧昧的,而对投资者而言,更有可能有害无益。
  权且把《通信》主要观点作为发布者自主研究的结果。不难发现,它们中多数或者是论据不足的,或者是没有切中市场要害的。
  市场主体判断股市趋势无非是从经济基本面、上市公司价值与股价关系、筹码与资金平衡、主力资金意愿等角度切入。眼下,就经济基本面而言,各类机构投资者便没有《通信》那样乐观。由于对全球化负面后果缺乏研究,当下中国经济正遭遇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从未有过的新难题——效益受到国际原油等资源价格飙升和“中国制造”低价出口的双重挤压,就是《通信》没有看到的。在中国经济如何在跳跃中完成高空转身,大的经济环境对各类上市公司有何影响等问题上,的确存在不确定性,这是负责任的言论应该提醒投资者的。
  股市持续暴跌且不知底在哪里,在一定程度上,同经济基本面遭遇的新难题被放大有关。在该方面,去年年中开始的对股价上涨施行行政打压要负首要责任。行政打压所主导的机构资金大出货导致股票价格絮乱,散户、基民损失极为惨重,保证金奔涌回流银行。如此一再重复的人为“杀牛”闹剧又一次上演,致使人气丧失殆尽,市场的价值中枢自然属于纸上谈兵。
  稳定股市最终必须依赖“市场逻辑”发挥作用。若干年前,我曾定义股市“市场逻辑”为市场定价体系、主流投资与投机理念、资金运作流向、信息作用方式等方面市场内部关系的总和;“市场逻辑”一经形成,将作为相对独立和滞后的事物,直接规定着市场形态;而经济基本面因素和政策供应需要内化为“市场逻辑”才能发挥持续效用,这个过程无法省略。
  中国股市18年的历史印证了以上观点。也就是说,在当前的市道下,即使出实质性的“组合拳”利好政策要发挥作用也要假以时日。《通信》主要论点为“股市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却又“吝啬”地宣布“但不能依赖短期政策救市”——可谓废话连篇。
  如果《通信》不是自主研究成果,的确包裹着政策意图,我以为,稳定股市不能重复幻想“话语救市”的老路,必须拿出实际行动。如果真认为今天的股市价格与价值已经一致,甚至价值低估了,那就大张旗鼓推出平准基金接盘。现在财政收入十分充沛,播出一些资金平价甚至低价买入资产有何不可呢?

  相关稿件
· 中国股市的核心问题究竟在哪里 2008-07-03
· [境外市场•2008-07-01]纽约股市小幅上涨 2008-07-03
· [沪深股市•2008-07-02]沪深股市双双红盘 2008-07-03
· 十大券商把脉下半年股市 2008-07-02
· 中国股市怎么了 2008-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