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不能再旱涝保收了
    2008-06-27    作者:马红漫    来源:东方早报
  已消失近3年的基金停收管理费现象再次出现。据报道,博时价值增长基金上周五单位净值为0.679元,低于其约定的价值增长线4.57%。按照契约,博时基金将暂停收取管理费。
  事实上,许多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收费模式已经受到广泛争议。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上证指数下跌了34%,基金亏损就近6500亿元,但基金公司却仍然有超过50亿元的管理费收入。这一有失公平的利益分配源于由基金公司单方制定的收入模式。
  按照通行的做法,投资者在购买基金时需要支付四项费用,其中直接费用包括交易时产生的或申购费和赎回费,这部分费用由投资者直接承担;间接费用则是从基金净值中直接扣除,包括管理费、托管费和运作费等。这意味着,基金管理费与基金规模有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据报道,2004年以来,除了2006年基金管理费收入的增长速度低于基金业绩平均增长水平之外,其余几个年度基金管理费收入增长明显高于基金业绩的增长速度,例如,2007年开放式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09%,而管理费收入增长率为399.43%。
  在这一收入模式的激励下,基金公司似乎对其发行产品的获益水平并不会非常在意,毕竟只要有稳定的规模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管理费收入。所以,扩容成了基金公司盈利的首要任务。即便是在监管层不轻易批准发行新基金时期,基金公司也想方设法通过拆分老基金来扩张规模,以赚取更多的管理费。更为关键的是,基金公司目前的盈利模式甚至会误导整个市场的投资者。市场现实表明,本应是“专家理财”的基金对于此次行情大跌的判断要远远迟滞于其他机构甚至散户投资者,其原因就是行情涨跌与其收益无关,但是通过人为营造大势看好的氛围,则有助于更多的基民加入申购,从而能够收取更多的管理费。
  显然,基金公司的这种收入模式令其与基民的经济利益无法产生实质的一致性,也让后者的利益无法得到切实的保障。由此,最终导致广受诟病的“基民赔、公司赚”现象在市场中普遍存在。这一格局虽然已经引起广大散户投资者的不满,但是由于没有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从而让基民的意见往往无法得到满意的答复。
  可见,改变目前基金公司与基民貌合神离的关键,就是改革基金激励制度,打破基金公司无风险收入的模式。在2004年债券市场低迷期间,国泰基金公司曾经因国泰金龙债券基金累计净值跌破面值而停收管理费,开创了国内暂停征收管理费的先河。遗憾的是,一直以来有关部门并未对这种模式进行过鼓励和宣传,更没有硬性要求。其实,如果叫停征收管理费的收入模式,令基金公司的经济利益在很大比例上与产品单位净值挂钩,那么将会激励这些机构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并产生对广大散户投资者的本金保值与升值负责的动力。
  应当看到的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是否秉持价值投资的理念决定着股市能否健康发展。从这一角度看,改革基金公司的收入模式将会对其投资和经营行为产生合理的引导,而广大基民的利益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重视。所以,类似此次基金公司依照契约停收管理费的做法当应该被强制推广。
  相关稿件
· 如何看待基金公司从业人员认购自家基金? 2008-06-16
· 火爆不再 基金公司股价“瘦身” 2008-05-27
· 新基金发行遇冷 基金公司改打定投牌 2008-05-22
· 新基金发行遇冷 各大基金公司改打定投牌 2008-05-22
· 灾后基金公司全力寻找确认持有人 2008-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