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区亟须重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2008-06-20    龚震    来源:经济参考报

  5·12汶川大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昔日美景如画的川陇陕交界山地瞬间变得满目疮痍。这次地震造成的危害之大令人震惊,我们在痛惜之余,也应该意识到恢复安全稳固的森林生态系统对灾后重建的重要保障作用。
  汶川大地震的主震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山高林密,雨量充沛,是我国的重要林区和水源地之一。而地震造成的山体崩塌、滑坡在震区损毁了大量山地植被,并形成大面积的极不稳定的原生裸地,其危害是相当大的。
  首先,穿越主震区的岷江是四川盆地最主要的水源地,而整个岷江流域建有很多大坝,像著名的紫坪铺水库。上游形成大面积的裸地,伴随着丰富的降雨,很容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这样年复一年的冲刷必然会造成水体污染、水库泥沙淤积等问题,给整个下游的生态安全带来很大影响。
  其次,大量山地植被的损毁使下游地区失去了生态屏障,没有植被的覆盖,一旦下雨,这里还会塌方,不仅路保不住,水也保不住,还有可能形成新的堰塞湖;而大面积的裸地在雨季又极易形成大规模的泥石流,威胁流域内新建城镇的安全,安全无从谈起,灾后重建工作也将大打折扣。
  再者,地震灾区基本上都是次生丛林,由于长期的人为活动,这里缺少森林植物的种源。在这种情况下,森林自然恢复速度会比较缓慢,一般需要几十年的时间,这显然不符合震区灾后重建的紧迫性要求。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不可能等待自然自己缓慢地恢复森林生态系统,而应在科学的人工干预下加速植被的自然恢复,在宜林地区尽快种植先锋树种,促进震区自然演替进程。当然,在如此大面积的、地质状况复杂且不稳定的原生裸地恢复生态是很困难的,远比重建学校、重建新城的任务还要艰巨。为此,笔者建议:
  首先,应组织专家通过解读卫星图片,迅速查清震区山地植被损毁情况,掌握当地到底有多少新生裸地,分布区域及海拔,然后据此开展受灾重点区段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研究和试验,争取在今年雨季来临之前就确定植被再造的先锋树种,科学制定恢复计划及再造方案,为今后大面积造林争取时间。
  其次,由于主震区降雨量很丰富,气候也比较潮湿,十分适宜树木的生长,而且大地震将整个地表进行了清理,只剩下裸土或裸岩,此时采用飞播造林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没有灌木草丛的阻挡,先锋树种很容易落地、萌发、生根。
  第三,由于此次地震受灾面积广大,区域状况差异也很大,主要包括岷江河谷、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石灰岩山地等不同的气候及地质区域,因此在前期播种试验期间应根据不同的气候及地质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在每个区域用不同的物种选择一两个点进行试验,根据出苗率决定来年更大规模试播的物种。
  第四,此次植被恢复应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将重点放在受灾比较严重、气候比较好的地区和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地区,特别是公路沿线。对于公路护坡的防护,今后要把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结合起来,交通部门与林业部门要分工协调,做好植被稳固工作,保障公路畅通,确保其它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五,灾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再造工作可以采用以工代赈的方法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灾区尽快再造秀美新山河,为进一步恢复经济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

(作者单位:苏州海关)

  相关稿件
· 51.com发起成立“向震区儿童捐书组委会” 2008-06-05
· 震区房贷核销不应留有“尾巴” 2008-05-29
· 两部委发出通知:对灾地震区实施实施就业援助 2008-05-26
· 银证保基如何处置震区金融资产 2008-05-21
· 大部分震区电力开始恢复 200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