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国际石油价格再创新高,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趋势并没有逆转。我国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2%,市场普遍预期将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央行13日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8)》将通货膨胀作为重点关注的风险。
国际商品价格仍将高企
未来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会下降吗?笔者认为从短期来看,总体趋势可能会仍然处于高位。即使次贷危机好转,美联储不再降低利率,美元企稳,大宗商品的价格也难以回到原来的位置,绝对价格水平下降可能是有限的。因为美国为了应对次贷危机,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导致市场的流动性不断增加,即使美国不再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消除了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但市场的流动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除非美国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美国会采取紧缩性的政策吗?笔者认为可能性不大。一是美联储11日公布的褐皮书认为近来美国经济仍“普遍疲软”,因此美联储应该不会马上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最多也只是保持现有的利率不变;二是即使美国经济出现转机,要从次贷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6月5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还声明在7月份要加息以遏制通货膨胀,导致美元面临贬值的压力,可能会继续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商品价格刚性也影响价格的调整。 此外,OPEC反对增加产量平抑油价,因为OPEC一直坚持认为国际油价飞涨源于美元贬值以及市场投机炒作行为,与石油供求无关。地缘政治也是导致油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石油价格上升也助推了粮食价格上升。
多种措施应对国内通胀
我国对外石油的依存度将近50%,随着国际油价等的大幅上涨,国内生产资料的价格不断上涨,PPI向CPI传导的风险在增加。 笔者认为,我们要正确认识当前的物价上涨,有些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有些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而目前防范国际通货膨胀输入主要是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但是在中美利差倒挂的情况下,人民币快速升值会导致大量的投机资本涌入,使得通货膨胀的压力进一步上升和金融风险恶化,而且人民币升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外部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尽可能地缩小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我国的冲击: 一是提倡节能。在价格上涨趋势我们无法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在自身上下功夫,全社会提倡节能意识,走内涵式经济增长的道路,提高单位能耗的产出率,鼓励和优先发展节能行业,对能耗大,污染高的企业进行淘汰,积极配合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是加强国际政策的协调,利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提出自己的关切。美元走软是高油价的一个重要原因,高油价不仅对中国有影响,对美国经济本身也会产生很大的冲击。每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人民币汇率是中美两国需要讨论的重要话题,笔者认为美元汇率也应该纳入中美两国对话的议题,因为美元走软对中国及世界经济的损害很大,应该成为两国共同关心和协商的问题。 三是加强粮食生产,保障国内粮食供给,确保国内粮食安全。粮食安全问题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的头等大事,尤其在国际粮食安全面临挑战和国际粮价不断上涨的条件下,对粮食生产和安全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要切实做好对“三农”的支持,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四是进行石油战略储备。目前我国石油对外的依存度比较高,为了避免石油价格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我国要积极进行石油战略储备。我们要调整国际储备资产结构,改变主要储备外汇资产的思路,储备资产要实行多元化,增加实物资产的储备,特别是一些资源性的、战略性的物资储备。 五是发展替代能源和再生能源。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如加强对电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的投入和开发,逐步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是应对国际油价高涨的长期策略。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