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越南危机”吓坏了我们
    2008-06-11    作者:闵侬    来源:东方早报

  沪深两市“端午节”休市期间,央行宣布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历史新高的17.5%;与此同时,亚太周边股市遭遇“越南危机”突袭,纷纷大幅度跳水。受此双重利空因素影响,6月10日的沪深两市双双大幅低开低走,收盘时沪综指跌7.73%收报3072点,尾盘近1000只股票跌停,创下一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我们认为,上述两大金融事件是密切相关的,央行之所以把6月15日和25日分两次上调各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集中一次宣布,从而打破“常规”的0.5个百分点一调的做法,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向全球蠢蠢欲动的投机资金表态:中国非常重视“越南危机”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在非常时期不惜用任何货币政策来捍卫金融稳定局面。这种预期管理是有理有力的。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潜在危机当前,防通胀防热钱的任务固然要提到非常高的位置上来,但也切勿因此吓坏了自己,破坏了经济发展的正常有序格局。若贸然以为越南微小的经济体量能带来一场新的“亚洲金融危机”,则未免杯弓蛇影杞人忧天。我们最担心的是产生两个副作用:其一,“××战争论”等假想敌式的阴谋论借越南危机甚嚣尘上,“管制依赖”超越市场理性占据主动权;其二,对全球分工的经济合作格局产生过度怀疑甚至是抵触,在泼掉脏水的同时倒掉了孩子。
  “越南危机”的种种表象已不必赘述,出现危机,与越南经济决策管理层的稚嫩密不可分。今年年初的达沃斯会议上,越南高层仍不顾国内高通胀苗头,大谈其“超印赶中”的扩张策略,不愿为已经过热的经济降速。待3月份越南盾贬值苗头已成,越南竟然“自杀般”地连续扩大了对美元的汇率浮动区间,并指令央行托市购买不断涌入的美元,从而令流动性暴增。泛滥的流动性让越南股市市值从10亿美元暴增到150亿美元,胡志明市的房价居然飙升到5600美元/平方米,这都给了热钱足够的获利退出空间。在5月份最后一个交易周,一向以“遵守国际规则”自居的越南政府又写下了最后一个败笔,其在目睹股市连续16天下跌后竟以“技术问题”为由宣布休市3天,却全然不懂这么干只会令国际资本加紧火速撤离,终至不可收拾的局面。
  不难看出,越南的“开放”姿态恍若向全球投机资本公开树了一个“靶心”,坐等热钱攻击。此外,我们还必须更深层次地观察到,越南的危机和当年的亚洲整体危机也不是没有共性,那就是“华盛顿共识”体系内全球外贸产业链的“雁行模式”所带来的“合成谬误”及“市场原教旨主义”。
  回望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以日本为“头雁”、以“四小龙”为“主干”、以其他亚洲外向型经济体为“雁尾”而形成的制造业外贸加工体系,与今天的中印在前、越南等经济体在后的供应链模式十分相像,这些供应链的尽头均为美国,资金来源也直指美元。而这种模式的脆弱之处在于:首先,一个国家扩大出口能获益,但许多国家都增加出口只会导致价格的崩溃,这就是“合成谬误”;其次,这些供应链上的经济体必然会面临汇率和利率问题,而投资于这些经济体的美元一旦收益率下降或者大本营出事(如当前的次贷危机),必然会迅速撤离抛下一堆空壳;最后,两次危机都是从率先放开资本管制的国家开始,这不是偶然,“市场原教旨主义”追求尽早开放金融部门,这固然可以提高金融效率,但也必然大大削弱金融防火墙。
  综上所述,“越南危机”的教训十分深刻,我们在未来相当长的阶段内仍将处于国际分工合作的“雁阵”之中,在分享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必须警醒两次危机的共性,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尤其是在中国遭遇水灾和地震的连续袭击,国内通胀压力又较大的同时,央行坚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既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资本市场完全没有必要为此感到恐慌。此外,我们也必须坚持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方向毫不动摇,假如因危机怀疑市场化路径本身,则很可能将面临比危机还艰难的局面。

  相关稿件
· 我国不会受越南金融危机冲击 2008-06-11
· 越南金融危机的四大教训 2008-06-11
· 越南政府提出:2009年将继续控制通货膨胀 2008-06-11
· [文摘•越南]“外汇管制”拯救越南? 2008-06-10
· [文摘•越南]越南股市楼市崩盘警示中国 2008-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