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国家财富守护者的审计署,昨天公布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审计调查结果》。这个调查结果注定引人注意,既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很长一段时间里,围绕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发生过不少事情,也因为此次被抽查的11个城市在2004年至2006年间,均在不同程度上存有问题。
根据审计署的调查,11个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欠征、减免和违规管理使用出让金等问题,一些地方违规协议出让经营性用地、“以租代征”农民集体土地和拖欠挪用征地补偿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其实,对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有所了解的人都明白,这些问题决不仅存在于被调查的11个城市中,同时,在时间维度上,直到目前,相关问题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归纳而言,围绕着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一是出让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中存在问题,二是土地出让管理中存在问题。由于上述两类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国家财富受损,也使被征地农民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还引发了一些腐败现象。 国土资源部门官员曾经针对以往的土地违法违规现象作过总结,反映出的问题较为明显:其一,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成为违法主角;其二,土地违法与地方发展相关连,因此也就出现过理直气壮的因“公”违法事件;其三,大量土地违法违规现象,使得农民成为利益受侵害的主体。不难看出,国土资源部门的这个总结,与此次审计署公布的调查结果吻合。 地方政府何以成为土地违法违规问题的主角?这个疑问不难回答。土地是地方政府借以发展地方经济、增加地方财政等的主要手段。无论是出让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还是土地出让管理,主导权都在地方政府手中。平心而论,地方政府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本无可厚非。但长期以来,土地出让金的征收、管理和使用中屡出问题,出让过程中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屡被曝光,却使一些地方政府处于尴尬的境地。 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对于土地问题上出现违法违规事件,并未引起重视,甚至还不以为然。从此次审计署公布的调查结果中就可看出,个别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向企业“零地价”出让工业用地,有些地方政府则违规减免、变相减免用地单位应缴纳的出让金。这其中,固然不排除一些官员借机谋私,但更多人是以为土地出让金的违规,以及土地出让程序的不合法是为“公”之举,故违法违规也理直气壮。 必须注意到,土地出让金原先归类为非税收入,在出现了一些问题之后得到规范,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纳入财政管理。但根据审计结果来看,11个城市被查出有108.68亿元出让金未按规定纳入财政管理,占了这些城市土地出让金征收额的3.09%。显然,国家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的政策规定未能得到严格执行,且不执行者是政府部门。财政制度与纪律得不到严格的落实,这也是造成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洞的重要原因。 正因为土地是牵涉多方面利益主体的资源要素,由于土地出让金以及土地出让过程中出现问题,使得国家财政遭受损失的同时,被征地农民利益也受到损害,这成为当前备受重视的命题。国家审计署的这份调查报告,也再一次将这个问题揭示出来。尽管征地补偿安置资金逐步到位,多数城市初步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但处于利益博弈弱势地位的农民,其合法利益如何保证,无疑是一个考验。 说到底,围绕土地出让金以及土地出让出现的许多问题,反映出的是一些地方政府依旧没能革新政绩观念,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仍不彻底,透明的行政也仍然还是一个追求中的目标。而从技术面上看,包括财政制度与纪律的落实,还不尽如人意。国土资源部门曾经针对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发起过执法风暴,现在来看,即便执法风暴起到一时之效,也不能治本。而依赖国土资源部门的努力,解决的只是土地问题中的一部分,诸如土地出让金的使用与管理,并不涉及。这也意味着,严加土地管理,守住耕地红线,加强土地出让金管理,防止国家财富滴漏,任务还很艰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