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把创新当成企业发展原始动力
    2008-05-16    作者:晏国政 陈忠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日益市场化、全球化的今天,一个企业要想获取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能力越来越取决于其创新的胆识和能力。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近年来通过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生动实践对此作了深刻诠释。正如太钢总经理李晓波所说:“是创新推动着我们企业发展,现在的良好局面也是通过创新得来的。”
  太钢的实践表明,企业要想实现快速发展,首先必须要有创新的胆识。在企业发展的徘徊期,太钢基于自身实际,敢于瞄准国际先进,提出争先发展战略。这不仅表现出太钢谋求发展的决心和胆识,其本身也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争先发展战略的确立,也使创新成为太钢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要想实现快速发展,其核心是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太钢从一个不锈钢产量、质量和工艺均落后于国际先进企业的“小不点”,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全球不锈钢产能最大、工艺技术装备最先进的“不锈巨人”,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够根据国际国内市场变化,持续不断地推动自主创新,进行自主研发,迅速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多年来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因素中,除了技术层面以外,还有体制机制的陈旧以及管理方式的落后。可以说,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也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太钢通过分配制度改革、精细化管理等创新手段,使企业的体制机制痼疾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清除,企业轻装上阵,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工作效率大为提升,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保障。
  太钢的实践还表明,企业完全有潜力、有能力搞好自主创新。太钢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打造技术创新机制等手段,在短短几年间形成了产、学、研、客户等要素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快速拥有700多项以不锈钢为主的核心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这些都说明企业自主创新大有可为,关键是看它有没有勇气和魄力选择自主创新、舍不舍得下大本钱以及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创新路径。
  太钢的实践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必须改变传统的科技创新体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传统的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纯研究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制,不可避免地造成科研成果与现实生产力“两张皮”现象,先进的科研成果面临转化难题。太钢实践证明,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能够坚持市场导向,减少中间环节,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技成果效益的最大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就意味着,企业创新尤其是技术层面的自主创新正面临着绝好的机遇。这种机遇不仅是理论上的保障,更是政策上的支持。面对机遇,相信每个有抱负的企业都不会放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