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迁:绿了草原 富了牧民
    2008-01-15    任君 张云龙    来源:经济参考报
  1月13日,当清晨的阳光缓缓地照在草原上时,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巴拉贡镇白音恩格尔嘎查牧民嘎达和妻子已经把四座蒙古包里的火炉子烧得旺旺的。放在火炉子上的铁锅冒着白汽,嘎达和妻子麻利地收拾着桌子,等待着每天往返于门前公路上的司机们来吃早茶。
  嘎达一家四口人,两个孩子在外地上学。他家所在的白音恩格尔嘎查属于干旱半干旱荒漠草原地带,十年九旱,降雨量和地下水资源储量极少,水质差,自然条件相当恶劣。由于多年来的过度放牧,该地区草场退化、沙化比较严重,人畜饮水、养殖饲草料均需从外购买,生产生活成本相当高。虽然近年来实施了禁牧休牧工程,草原生态有了改观,但由于立地条件很差,牧民的生活还是过得较为艰难。嘎达原有草场3500亩,养着200多只白绒山羊,一年的纯收入也就是一万元左右。2006年,这一区域的人均纯收入比巴拉贡镇全镇人均纯收入低2800元。
  2007年,杭锦旗在发展农牧业的过程中,将全旗农村牧区规划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优先开发区三个类型,并在禁止开发区中确定整体退出区。嘎达所在的白音恩格尔嘎查和紧邻的乌吉尔嘎查成了第一批整体退出草原的地区,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区域内共有450户1483人。人口整体退出后,该地区实行封闭管理,采取飞播和人工种草、种树等方式恢复自然生态。
  为了保证牧民整体搬出后能稳得住、富得快,杭锦旗政府规定整体搬迁后,牧民每人每年补助4000元,原有住房的搬迁户发放一万元的安置费,从事二、三产业的可以享受下岗工人待遇。自愿参加农牧民养老保险的牧民,缴纳养老保险金由政府承担40%,个人承担60%。同时旗财政出资155万元建起温室50座、标准化棚圈50座。另外,对进入城镇置地购房、从事商业的牧户给予免收相关税费或给予建设项目补贴等优惠。对搬迁出来的牧民进行适用技术培训,使每个劳动力掌握一二门实用技术,为初高中落榜返乡学生联系职业技术院校进行订单培训就业,青壮年劳动力与企业对结,寻找就业岗位。
  有了政策的支持,嘎达在巴拉贡镇镇区不远处的锡(杭锦旗锡尼镇)磴(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线公路旁搞起了民族餐饮业。旺季的时候,他的蒙古包前车来人往,时常传出悠扬的马头琴声和动听的歌声。从草原深处搬到公路边半年多来,嘎达已经由纯粹的牧民变成了小老板,收入两万多元,夫妻俩乐得合不拢嘴:“刚出来时还有些担心,怕挣不上钱,现在半年的收入相当于原来两年的收入,你说这事谁不愿意做?”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