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12-17 本报记者:李佳鹏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今夜,那一个绿色中国的梦想。我们祈祷,废墟上将重现天堂……”12月14日晚,这首名为《绿色中国》的主题歌在北京展览馆主展厅内多次响起。正在这里举行的是“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 记者发现,“水”成了颁奖典礼上的主题。一开场,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杯从波涛汹涌的“大海”中破浪而出,升入星空,呼应着“水”的主题。同时,这一主题也体现在典礼的舞美设计和灯光音效方面。当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时,获奖人从“水幕”中穿行而出,脚下金色晶体Logo伴随前行,身后水幕上的名字宛如漂浮在半空之中。更为重要的是,在九名获奖者中,超过一半的人都与“水”有关。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张晓健是2007年5月太湖蓝藻事件的核心水处理专家,从2005年11月的松花江事件起,他曾多次在震动全国的水污染事件中负责应急供水的关键性技术;而河南周口市“淮河卫士”会长霍岱珊则是淮河治污行动中最著名的民间环保人士,他对淮河河南段的污染状况进行了长达10年的跟踪调查,被称为“淮河上的一双环保眼”。 除了这两位人士,北京绿家园负责人汪永晨、吉林省红石林业局退休工人赵希海和香港前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等也因为在各自相关行业从事着与“水”有关的环保行动而获奖。 “2007年,我国的一系列水危机让水成为了本年度无可争议的环保主题,有超过半数的人因为水而当选绿色人物也在情理之中。”记者身边的一位朱姓参会代表感慨地说。 除以上五位“水”英雄外,评委会还选出了四位来自媒体、企业界、文艺界的年度人物。他们分别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的记者柴静、江苏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著名导演张艺谋和冯小宁。 当晚最受瞩目的获奖人物当属这两位导演。自11月26日张艺谋、冯小宁、张纪中三位导演出现在候选人名单上后,就引起了网上的巨大争议。评委会认为,近年来对少数导演的环境争议不应当成为对整个导演行业的成见,对于其中那些确实坚持环保理念、或者进行了积极转变的导演,应该予以认可。 尽管当选绿色人物,但每个代表的获奖感言都不轻松。张晓健就感慨地说:“污染事件后的应急总是被动的,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抓起,保护环境,防止污染事件的发生。我希望,今后需要进行应急处理的任务将越来越少!” 记者发现,在九个年度人物奖之外,评委会将“特别奖”颁给了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司全体16名工作人员。环评司被称为“风暴背后的人”,自2005年以来先后发动了四次“环评风暴”,尤其是2007年实施的“区域限批”和“流域限批”,更是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典礼在压轴曲《路》中达到高潮,但是,曲终人未散。全场观众惊奇地发现,大屏幕上突然出现了一段“尚未结束的镜头”: 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在手电筒光柱的照射下,水面上出现了数个咕嘟嘟往外冒水的水柱。这是隐藏在水下的偷排管道排出的污水。当地村民一面带路一面说:“那边还有好几个……我们的铁船都不敢从这里过,要烂掉的……” 这是摄制组20天前在浙江杭州附近拍到的工厂夜间偷排污水的录像。以这段“黑色幽默”作为典礼的结束,显示出主办方的深刻用意。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王磐璞对记者说:这些尚未结束的镜头预示着,生态文明的道路已经明确,但前进的旅途还很艰难曲折,中国的环保事业需要大家共同上路,共同担当。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