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面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改院学习十七大报告专家座谈会观点综述
    2007-10-26    苗树彬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07年10月19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举办“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十七大报告专家座谈会”。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计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一、 我国已经进入到全面改革的新阶段

    1、 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地位、巨大作用和伟大意义。

  专家指出,十七大报告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对改革开放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论述: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一个“关键抉择”,一个“必由之路”,一个“只有……才能”,凸显了在新时期新阶段改革开放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极端重要性。
  专家强调,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事实雄辩地证明了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重要保证,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2、 全面改革新阶段的特点。

  专家指出,十七大报告有许多新提法、新表述。如,把“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些新战略、新要求,指导我国进入到全面改革的新阶段。
  专家指出,当前改革面临很多新矛盾、新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民生问题,这些问题在改革之初、改革之中并不那么突出,没有成为主要的压力。现在,可持续发展问题、民生问题等全面凸显出来。近30年改革还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由于过去改革不到位产生的一些问题,现在也集中地反映出来。当前,改革面对的矛盾、问题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改革不仅需要加快市场化进程,还需要全面推进。

    3、 未来5年是全面改革取得突破的关键时期。

  专家强调,十七大是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关键会议。当前,我国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国内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明显增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对加快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十七大报告重申了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反映了我国广大社会成员的意愿。专家认为,当前,加快推进改革的大环境已经形成,要力争未来的几年在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 以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深化市场化改革

    1、 把握我国国情特点,努力实现发展目标。

  有专家指出,要把握我国向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国情特点:我国是一个经济不发达,而且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特别明显的国家;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曾经是一个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现在正在进行改革攻坚的国家;曾经是一个经历过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民主传统比较薄弱的国家;曾经是一个长期封闭、闭关锁国,改革开放以后才打开国门看世界的国家。
  专家提出,在这样的国情背景下,更需要加快改革开放,以改革开放促发展,争取到2020年,达到人民富裕,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人口素质显著提高;制度、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充满活力。

    2、 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的市场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目前,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意义十分重大。以市场化改革来解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其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突出,无论是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区域协调问题、城乡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从市场取向到市场化的提法,表明了中央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方向,也是对前几年改革争论的回答。
  有专家谈到,主张市场化,并不是说什么都要市场化,单靠市场化来解决。要辩证地看待市场化,严格区分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提供。比如卫生和教育问题,要明确哪些需要国家管,哪些要靠社会来解决,哪些需要市场机制的作用。
  还有专家提出,要通过深化改革,更深刻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探索出更有力的改革措施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通过深化改革,来继续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要通过深化财税、金融、计划等体制改革,来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3、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是发展生产力最重要的内核。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有专家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是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内核。工业化是新兴工业化,不是在农业基础上搞工业化,工业化在我国尚没完成。城镇化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决定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经济发展要走在前列,信息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五化”中,比以往多了一个信息化。专家认为,信息化的增加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信息化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支柱,不仅影响了经济,也影响着政治。

    4、 着力解决好新农村建中的战略性问题。

  有专家指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一些战略性问题也凸显出来。目前农村中突出的是劳动力、土地、规模经营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流失很快,进城的不一定是富余劳动力。大量的留守家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此外,土地资源浪费也很严重,城市资本向农村流动“圈地”,发展种植园经济,效率不高。土地问题的关键是制度、体制问题。城镇化速度、城镇人口统计的口径值得商榷,目前的农民工多为流动人口。

三、 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 全面改革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专家指出,改革已进入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四位一体”改革的新阶段,无论是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还是扩大对外开放,对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需求,比以往30年任何时候都更大。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2、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建立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

  专家指出,十七大报告提出“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为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让人民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专家认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关键是建立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一是采取切实的措施,保障职工的主人翁的地位;二是建立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机制,防止特殊的利益集团左右公共政策的制定;三是以公正公平为基础,建立有效的利益调解机制;四是建立及时化解矛盾机制;五是为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一个有效平台;六是推进民主法制制度建设。

    3、 构建中央和地方和谐的财税关系。

  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并将其列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专家认为,这个论述非常正确、非常重要、非常及时。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构建中央和地方和谐的一个财税关系是重要内容。
  有专家指出,现行财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需要加以解决。(1)中央与地方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不到位,财权逐级上收的同时,事权尤其是支出责任却在逐级下放,财力与事权不匹配;(2)转移支付须规范化、公式化、透明化;(3)应尽快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政策调整权,对于经济特区和改革试验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应赋予其必要的税收立法权;(4)有些地方政府在财力不足时,靠卖地来“经营城市”,推高了房地产价格,导致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难以很好落实。有必要尽快修改《预算法》,赋予地方政府适度、规范的举债权,并尽快选择有条件、财政规范的地区进行试点。

    4、 在政府改革的关键环节上尽快取得突破。

  有专家认为,十七大报告在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多项突破。一是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标,这对今后的政府改革具有方向性和根本性的指导意义。二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横向上有所突破。明确“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有专家认为,大部门的体制就是把职能相近和分工相近的部委进行一些整合,以此强化政府的综合能力。三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纵向上有所突破。有专家谈到,我国是一个大国,如何通过改革来理顺纵向管理体制,对于国家的发展和长治久安有重要意义。现行的纵向管理体制,需要合理配置政府纵向职责体系、减少政府行政层级、调整政府间支出结构。
  也有专家指出,要加快完善公共治理结构。如果没有一套健全的制度和机制,很难防止公共权力被滥用。要保证权力正确行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需强化新闻媒体等多方面的监督作用。

四、 以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1、 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新探索。

  有专家指出,十七大报告根据我国新的历史阶段的新特点,把社会建设作为一个问题专门阐述,这是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新探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把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把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完善分配体制,建立社会保障体制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作为手段,体现了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分阶段实施现代化的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建设中的具体运用。

    2、 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专家指出,当前人民群众对于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上升与政府供给不充分的矛盾,是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要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快社会改革进程。为此,要调整公共政策,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推进社会进步,使人民过上殷实、幸福的生活。

    3、 既要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又要防止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

  十七大报告提出,“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专家对此高度评价。专家认为,强调财产和财产性收入,是藏富于民的具体体现,符合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即有劳动性收入,又有财产性收入,财产不断地累积增加,对劳动者意义重大。仅靠劳动性收入,很难实现共同富裕。
  专家还指出,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增加很快,但劳动性收入增长缓慢,且收入差距过大。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45,远超过发达国家。财产性收入差距更大。我国的财产性收入差距目前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程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个人财产积累的时间不到20年,起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进行的住房改革、股票上市,才有大量的家庭或者个人财产的积累。20来年,我国的家庭或者个人的财产高速积累,且呈显著分化的一个状态。收入与财产是互动关系,我们既要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又要防止财产性收入差距过大。

    4、 加强事关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激发活力,要继续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重点,加强事关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都是社会建设的主体。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提供基本的公共财政保证和必需的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内容要符合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发展空间,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建设和监督,完善自律机制。要避免社区组织行政化。发挥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积极作用,引导企业承担参与社区发展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五、 以向开放强国转变为目标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1、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专家认为,十七大报告中在“五化”中提出“国际化”,意义非常重大。目前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实现由开放大国向开放强国转变的现实需求越来越突出。我们要从心态、政策、战略等多方面适应国际化的要求。现在的国际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开放,而是要面对全球化,融入国际社会。我们要进一步熟悉国际规则,这是面临的很大挑战。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亲和力,广泛建立互利共盈的国家利益关系。

    2、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有专家指出,我们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也进一步增强,一些国家的自由贸易谈判所开出的条件,已经远远超出了世贸组织的规定。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两种趋势并存,需要认真研究,准确把握。

    3、 营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有专家指出,我国的贸易额要位居世界前列,涉及到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问题。我国资源短缺,劳动力成本低,适宜发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最节省资源。我国的贸易顺差也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但是现在所用国产的原材料越来越多,使本来可拉长产业链的加工贸易开始受到限制。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是否需要维持、怎么维持?怎么改变目前低附加价值的状况?完全争夺高端市场有没有可能?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六、 统筹规划,深入研究,扎实有序地加快推进新阶段的全面改革

    1、 抓紧制定新阶段改革的总体战略和具体实施方案。

  专家认为,十七大报告在总结近3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成就的同时,对于新阶段的改革做出了总体战略部署,提出了改革的任务,目标明确。目前,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制订新阶段改革的总体战略十分重要。同时,需要抓紧研究、制订推动各方面改革的具体方案。比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如何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明确的路径,需要研究。再如,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也需要一个具体办法来落实。。

    2、 渐进式改革和突破性改革结合推进。

    有专家指出,我国农村改革有一定激进因素,但是城市改革基本上是渐进的。渐进改革其基本内涵是增量改革。近30年的渐进改革,在80年代用比较小的成本解决了很多问题;进入90年代以来,则付出了过高的代价、成本。有专家指出,在一些领域,渐进改革拖得时间长,会引发许多新矛盾、新问题,造成改革成本加大,老百姓也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需要认真加以总结,为今后深化改革,降低改革成本提供指导。

    3、 准确把握、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有专家指出,对改革的迫切性多方面已形成共识,但一些重大改革的进展还比较迟缓。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改革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判断。目前,加快推进一些关键环节改革的条件已经成熟。第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许多问题创造了非常重要的、宝贵的条件。第二,政府掌握着大量资源,尤其是可以用来缓解危机的资源。第三,社会结构的本身具有很大的弹性。第四,改革开放30年,在处理各种危机和矛盾上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有专家认为,一些关键环节的改革不加快推进,将来会付出更大的成本,更大的代价。

    4、 建立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制。

  专家认为,进入全面改革的新阶段,改革的综合协调性问题更加突出,建立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制更具现实性、迫切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