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繁荣,国人对经济发展问题产生了空前的关注,经济学理论逐步从小众的圈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然而囿于自身零散的经济学常识,大众的求知欲常常止步于晦涩的理论之前。有没有一本书,可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历史的角度来解读中国的经济发展,并让读者在领略经济学理论之魅力的同时,获得阅读的快乐?李义平教授新著《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论中国经济之发展》(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这是一部能满足此需求的解渴之作。 从剖析市场经济制度入手,作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解释,从多个角度证明,选择了市场经济制度是成就中国经济繁荣的根本。 开篇伊始,作者便指出,迄今为止的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推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因此,在当代中国,最值得载入史册的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制度何以有如此魅力?作者借助几位经济学大师的学说,对此问题给出了理论上的回答。亚当·斯密的利己心假设、哈耶克的信息与知识论、西蒙的有限理性,都从不同角度共同说明了市场经济制度的优势所在:只有市场经济体制所暗含的人类行为模式的假设与人类本性是相一致的,因此使经济运行的摩擦系数最小;也只有市场经济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信息和知识,使其被高效利用;并且,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能够弥补人的有限理性,使人凭借有限的信息和计算能力,比较合理地选择和决定自己的行为。 知晓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作用及其基本架构之后,读者自然而然会发问: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如何缘起的呢?作者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始于“放开”和“开放”。所谓放开,就是放手让其它经济成分,特别是民营经济能够在国民经济的构成中寻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而开放,则是指通过独资和合资的形式吸引外商进来。“放开”和“开放”都是国民经济总体盘子中的增量,是新的、市场经济因素的增量,它们天生就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兴起就是市场经济的兴起。在原有国有经济比重较小、计划经济体制统治相对薄弱的地方,正是通过这种市场经济因素的增量的诞生,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率先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增量的兴起推动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所积累的国有资产存量的改革,并促使与这些存量相伴随的观念、体制发生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变化。进而因“增量”而催生的市场经济,又在“存量”的改革中进一步壮大。 市场经济进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区域经济落差,作者强调,对此要有一个辩证的理解,一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区域经济落差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积极作用,但这种落差必须是适度的。作者还特别指出,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要正确地看待区域优势,对传统的区域优势,比如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因素应重新加以估量。通过比照美国128公路地区和硅谷地区的历史变迁,作者不断地启发读者:一个地区的经济勃兴,在一定条件下并不在于资源,而在于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企业组织形式都能依据经济形势和产业特点的变化而变化。制度和观念的变革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创新也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这个地区的体制和文化能不能激励竞争,激励创新能不能催生市场经济。 发展比不发展有时候问题更多。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与经济的不断繁荣,出现了人们并不愿意出现的腐败、行业垄断所导致的分配不公、环境污染、浪费资源等一系列问题,在作者看来,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说明我们的改革还不到位,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只有坚定不移地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进,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作者不赞同一些人试图“用好的市场经济”和“坏的市场经济”的提法去解释目前存在的一些消极现象的提法,在作者看来,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不存在什么好的市场经济或坏的市场经济,只能是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解决的办法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的改革,继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例如强化产权约束,让公权退出市场,消除垄断,地方政府不再扮演市场主体的角色,真正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等。 沿着上述逻辑,作者在书中还讨论了如何正确对待财富、如何有效地创新,以及怎样正确认识和解决频繁的宏观调控等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并提出了
“三农”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市场化解决之路,这些切合现实的剖析,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实践无疑有着强大的解释力与启发性。 面对经济学专著,想读又怕不消化,这恐怕是没有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人的普遍心态;能吃却怕没营养,这是经济学人的犹豫之处。《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论中国经济之发展》,是难得的一本既好消化又有营养的经济学专著。通篇流畅的语句之中,无处不有大师们的经典理论,读者信手翻至一页,都可在某个观点之下,看到不同国家不同人物不同流派最终殊途同归。阅读间,几百年来经济学的诸种智慧被逻辑清晰地摆在眼前,却又深入浅出,使人豁然开朗。这缘于作者谙熟经典名著,关注历史,并长期观察中国经济现实的治学原则。李义平教授始终认为,中国的经济学家最有可能做出原创性贡献的,是把已有的经济理论和中国的经济实践结合起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解释和预期,并从中抽象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经济理论。这就要求经济学家熟悉经济学理论,了解中国的历史,熟悉中国的现实,并拥有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改造制作的能力。从《来自市场经济的繁荣——论中国经济之发展》中,读者不难体会到作者在这些方面做出的努力,这是值得中国的经济学人们学习的地方。作为我国中青年经济学家的代表,李义平教授多年的学术贡献与成就的原因,恐怕就在于此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