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06-07 本报记者:张莫 方烨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我们是一个年利润600万元的企业,想要在业内做大,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我们企业现在已经接到了上亿元的订单,急需扩充生产线,现在缺少的就是资金。”……6日,走进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资本对接区,记者耳边不时传来这样的声音。在这里,记者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围在各个展台前,每个展台都有两个以上的咨询者,他们通过翻译或志愿者和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代表进行沟通,经常是前一个人还没走,又有新的人围上来,急切地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毛遂自荐”。 “我们的蒸汽锅炉技术已经荣获国家高新技术成果,但是目前要想扩充生产还缺少大量资金,从银行融资又挺困难,所以就想来这里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天津技术开发区金彦热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金彦向记者表示,“我们也曾经通过中介机构来找资金,但还是觉得当面和投资方谈更好、也更直接。” 还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企业也专程赶到天津,希望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亲密接触。融洽会上,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总会计师杜建云对记者说:“我们一直想寻找更多融资的途径,一位投资顾问向我们推荐了私募股权,我们以前对这个不太懂,上网查了些资料,还想再深入了解一下,所以就来参加这个会,希望能多带回去些信息。”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上个世纪90年代末,美国很多著名IT企业的成长都是它们在幕后支持的。但是对于许多中国企业来说,这还是个新兴事务,因此洽谈会专门开设了私募基金投资研讨会,请国外的基金管理人和投行人士来介绍基金的运作模式和选择企业的标准。记者在研讨会现场看到,会场被围的水泄不通,很多人是没有座位一直站着听完会议的,结束后还上台与演讲者进行单独交流。 据了解,此次在天津举行的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吸引了上千家企业和基金类投资机构参加,会议希望通过把国际上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大规模引入中国,以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全国工商联并购工会会长王巍在新闻发布上表示,此次的融洽会就是要为企业创建一个融资平台,为企业和基金创造更多的见面机会,增进双方之间的相互了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