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广夏案件:中小股民直喊“拖不起”
    2006-11-24    本报记者:张汉青 罗博 武勇    来源:经济参考报
    11月23日,这是银川市今年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但是,对于不少中小股民来说,心里却是热烘烘的,因为在时隔两年后,被称为“中国证券民事赔偿第一案”的银广夏虚假陈述案,在经历了种种波折之后,终于再次在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
    与当初银广夏事件被披露后所引起的轰动相比,这次的庭审显得格外安静,甚至看上去有些“冷清”。从法院到原告、被告双方似乎都在刻意保持低调。原告方除了证券界著名维权律师严义明外,只有三名当事人代表到场,而被告方面则只有银广夏公司代理律师张岩出庭。
    上午9点整,法院准时开庭。严义明首先代表原告提出了两点诉讼请求:一是赔偿此次涉案的14位原告,因为银广夏公司虚假陈述导致的各项实际损失,同时包括从实际投资之日起到判决之日的银行同期存款利息;二是承担本案的诉讼费。
    尽管被告代理律师张岩对此表示了认可,但他同时强调,由于银广夏自身财务状况的恶化,希望能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份的方式赔偿,即银广夏公司以不超过人民币2000万元的资本公积金,向公司第五大股东银川培鑫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转增不超过2000万股的公司股本,然后由银川培鑫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向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中小股民诉讼后,将上述转增的股本向中小股民诉讼原告支付赔偿。
    来自上海的73岁的杨善础作为原告代表坚决不同意银广夏方面的提议,他说:“五年前,我把自己所有的养老积蓄都买了银广夏股票,现在都化为泡影了。目前银广夏公司净资产为负,‘以股抵债’非但没有实际价值,反而是将债务转嫁给了我们,这太欺负人了。”
    由于双方互不相让,审判长最后宣布改日宣判。
    庭审结束后,严义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方最大的分歧还是在赔偿的方式和金额上,对方提出用市值约4000多万元的股票“期货”来赔偿7000多万元的诉讼标的,这肯定是无法接受的。
    另一位来自杭州的原告代表卢金康说:“我们大多是退休人员和下岗员工,当初都是用自己的血汗钱和养老钱买了银广夏的股票。对我们这些六七十岁的老人来说,只想早日得到赔偿,我们拖不起啊!”
    银广夏的造假事件堪称中国股市一绝,公司1999年至2000年的“骄人业绩”、惊人的股价涨幅;以及2001年公司业绩泡沫的破灭、股价的狂跌,无不令投资者、证券市场以及社会各界震惊,深度被套或割肉出局的投资者更是有切肤之痛。此后,银广夏索赔案件便开始了马拉松式的长跑。
    银广夏董事会秘书禹万明向记者表示,截至目前,通过协商已经与中小股民和解诉讼标的1.03亿元,剩余的7000多万元尚未解决。现在,公司正加紧和相关投资者进行沟通,期待有个理想的解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