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暴露财政机制缺陷
    2010-08-20    作者:贾康 陈羽    来源:上海证券报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表现引人关注,在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欧洲货币联盟的内在矛盾——欧盟成员国在货币形式上统一之后财政政策却迟迟找不到有效统一的机制——比以往更加清楚地暴露出来。

  国际竞争中,欧洲不同国家需要借助欧盟的形式来应对全球化的潮流,应对竞争压力,寻求使各个民族自身利益和他们相互之间共赢的利益,趋向于最大化。但是内在矛盾在于,以民族国家的形式形成货币联盟的同时,财政政策方面虽然想协调、想形成一个统一的运行机制,但实际上却仍然非常模糊。一旦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压力到来之后,就发现协调机制失灵,而这特别突出地表现在财政政策方面。
  有人说,欧洲货币同盟走到了“十字路口”,处理不好会导致崩溃局面。这样的担心已经不是耸人听闻。
  从技术角度讲,此次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清晰地告诉我们,原来欧盟成员国关于财政赤字/GDP比率不高于3%和公共部门债务余额占GDP比率不超过60%的警戒线划定,在危机的冲击之下失灵了。
  目前欧盟龙头国家和比较弱小的国家,都超出了这个警戒线,皆已自顾不暇。欧盟成员国目前平均的赤字率上升到6%以上,公共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平均数已上升到85%以上。现在看来,对超过了两个警戒线的行为,似乎没有实际可控的方法,或者可以操作的工具来实现控制。财政赤字、公共部门债务规模的风险边界到底在哪里?有没有一个可以提前控制的有效途径?这些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反思和探讨。
  目前在希腊出了事的公共部门债务危机,被称为主权债危机,“主权债”概念上似更多的是指对外负债,但是在欧盟过去的债务控制中,并没有清晰地将内外债分出来,是把内债和外债混合在一起,共同作为公债的余额,形成其不超出60%警戒线。在公共部门债务里,对外的债务首先出了麻烦,同时伴随着内部负债的风险暴露,在一个开放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经济运行体里,内债和外债是密切互动的。
  中国现在的公共部门负债,也需要先说清楚哪些是外债哪些是内债。将此厘清,才能更准确地掌握风险程度。
  中国这两个指标现都控制在警戒线以下,赤字率始终低于3%,暗合欧盟的警戒线,上个年度执行结果是2.8%,今年赤字绝对规模又有所提高,但赤字率将仍然是2.8%左右,体现了政策“积极”同时的稳妥。我国公共部门债务余额占GDP比重的名义指标相当低,不到20%,看上去很安全,但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实际债务有更大的数量,如把我们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等几块加起来,或许已经在50%左右。
  目前尽管《预算法》等法律对地方政府不得在财政运行中安排赤字、不得发行地方债券、不得提供担保等地方财政行为有着明确的规定,但地方政府早已通过注册成立各种名目的投资公司或城建公司等,搭建融资平台,向金融部门借款或向社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或项目债。
    这种中国地方债务的不规范,造成实际风险正在聚集。因此,怎么控制债务风险,如何设置债务和赤字警戒线,值得重视与反思。有关部门需要探讨,如何对地方债务因势利导,有堵有疏,从而化解风险。中国改革开放短短30年,这么短时间内公债指标从很低的水平上升到50%左右,还是十分值得警醒,这个增速要控制下来,才可以又积极又稳妥地实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应以这两年由财政部每年代理发行2000亿元地方债为契机,改进和加强地方债的立法建设、预算管理、公众监督和可持续制度机制建设。

  相关稿件
· 蒙代尔:中国主权债务评级呈上升走势 2010-06-29
· [博客]谁会引爆下一个主权债务危机 2010-05-19
· 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四种演绎方式 2010-05-18
· [博客]解决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四种演绎方式 2010-05-18
· 在主权债务风暴中趋利避害 201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