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结婚生子,他们的父母也进入了老年。“二养四”(即两个独生子女赡养四个老人)的现实问题已摆在了年轻人面前。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上人打电话”——笔者常与一些同事聊天,对这句“顺口溜”大家都有同感。其实,像我们这代人还好一些,因为,我们俩口子双方兄弟姐妹都有好几位,父母养老“东方不亮西方亮”;但到了“80后”“90后”,不仅是“二养四”,若干年以后,将有可能是“小老头子照顾老老头子”,养老的任务会更艰巨。所以,我建议,未来养老力求“四近”。 “新家”离“老家”近些。现在的年轻人四海为家,很多人工作与生活不跟父母在一个地方。但是,父母年事已高,总会不得不投靠子女而“告别老家,步入新家”。这个时候,希望老人原先在老家所办理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能够顺利地“异地流转”而实现“一卡通”,免得老人及其子女无端地将时间和精力白白地耗费在往返的路上。 “子家”离“父家”近些。现代社会讲究个性化,特别是老年人与年轻人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有差异,子女与父母可以同住一个小区,但不一定住在同一套房子里。所以,为了照顾老人方便,“子家”不宜与“父家”离得过远。有鉴于此,从现在起,从规划到设计,城市新区的建设应该体现“子家”离“父家”近些这样一个养老理念。这其间,户型不一定奢华,够住、实用就行,经济上也不会负担过重。 “家”离“院”近些。未来的中国,老龄人口数将呈直线上升,养老院,应该像百货小店那样的多,那样的“就在家门口”。有的老人想“居家”,有的老人想住进“养老院”,来去自由,“定活两便”;即使你住在家中,也可享受养老院的就近服务。“家”离“园”近些。老人退休在家,但不可天天在家,时时在家,“玩”也是老人的“必修课”。所以,一个城市,应该尽可能多地建一些公园,让老人一有时间就去附近公园里去溜达溜达,以颐养天年。对此,现在做城市规划时,就应考虑到这一“园”,切不可高楼林立,除了高楼就是大厦。 老龄社会,近在咫尺。很多养老问题的解决,必须规划在先,建设在先,这叫凡事预则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