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2010-08-1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张曙光

  ※当下地方债务的风险在于其隐蔽性。地方债务在举债前没有债信评估,没有审批程序,没有偿债安排,没有责任承担,只凭地方长官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空头承诺,就几亿、几十亿、几百亿地举债和放贷。

  巴曙松

  ※未来如果不出台大的刺激或者紧缩措施,经济波动范围将处于可接受、可持续的范围内,即7%至10%之间的增长速度,CPI在5%以下的水平。从目前趋势看,2009年以来的复苏在2010年一季度阶段性见顶开始回落,到2010年四季度环比有望重新上升,同比则可以持续回落探底到2011年上半年。
    ※我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经济增长中的一些趋势性因素虽然在发生变化,但还没有发生方向性和根本性的逆转,劳动力供应总体充沛。虽然工资有上升趋势,但是劳动力整体供应水平还处高位,这使得低成本的制造业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总体赡养负担依然较低,从而储蓄率依然会处于高位。

  郭田勇

  ※从理论上看,通胀水平与经济增长往往呈同方向变化,因此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物价有可能持续走低。但从我国现实来看,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内外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意味着下半年物价上行压力依然存在,因此当前对通胀仍不可掉以轻心。

  任志强

  ※空置率的争论仍在继续。许多人认为空置等于泡沫。但美国次债危机好象并不是因为空置,而是因为政府让买不起房的低收入者进入了市场。恰恰在于政府应保障租不起市场租赁房的家庭,而不是保障买不起房的家庭。无论是两限房还是经适房都在保障买而非保障租。这种保障的结果只会产生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

  韩志国

  ※媒体狂炒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认为是小题大做了。1、中国人均G D P不到日本的1/10;2、我们的G D P中包含大量产能过剩与无效增长;3、从表面上看,日本经济在衰落,但它利用20年时间再造了一个“海外日本”;4、日本的家居生活已经完全实现了现代化。
    ※调控是事先的、有预见性的政策安排,而出了问题以后再出台政策那是应对而不是调控。中国的许多宏观政策都属于应对而不是调控,其症结在于在政策制定时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重大经济政策的出台过于草率。忙于应对而不是调控的主要后果是经济付出重大代价,房价暴涨就是典型案例。

  相关稿件
· [博客]怎样才能确定最低工资标准? 2010-08-17
· [博客]正视创业板发审中存在的问题 2010-08-17
· [博客]7月外贸数据告诉我们什么 2010-08-16
· [博客]投资内移会形成“堰塞湖”吗 2010-08-16
· [博客]淘汰落后产能的主体是市场而不是政府 2010-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