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投资海外须“胆大心细”
    2010-07-21    作者:韩哲    来源:北京商报
    近期,中国钢铁企业的海外投资频遭狙击。首先是鞍钢欲在美建厂一事受阻,继则首钢在澳大利亚购矿一事亦受阻,算是挨了两记“闷棍”。
  莫衷一是的“安全考虑”常常是万能借口,无需拿出真凭实据,只要“莫须有”就能激起反对情绪。鞍钢只不过是不断刷新的案例而已。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美国的议员将正常的商业项目泛政治化是一种投资保护主义的表现。事实上,大家心里都有数着呢,美国在规则之外耍流氓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收购很难,海外收购更是难上加难。成功固然值得高兴,竞购失败也应是一件常态的事情,因为这里面掺杂了太多的经济和政治利益。在一个大宗商品看涨预期强烈的时代,资源类海外并购总是会先被扣上一顶“不怀好意”的大帽子。然而即使如此,海外投资仍要奉行“大胆出击”。我们既然错过了此前收购的黄金时代,就必须迎难而上,四处出击,零敲牛皮糖,既要与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国际矿业巨头“争食”,也要到它们不肯或者无法前往的国家、地区去“捡漏”。
  同时,海外投资也须将困难估计足,在可预料到的“在商言商”困难之外,横生枝节、胡搅蛮缠的事情也多了去。出海的中国企业需要小心应付当地的政情、舆情,妥善安抚当地对于收购的种种不安情绪,做到最大程度的沟通,确保传递出这样一个清晰无误的信息:收购对于双方都是有益的,是投资当地、回报当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做功课的“大胆出击”,只能是吃一嘴沙子。
  当前,中国企业海外寻矿已经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稳定的资源供应,这两年围绕着铁矿石发生的折冲樽俎告诉我们,需求不是议价权,供应才是硬道理。手里没矿,心里就会发慌,就会受制于人,面对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在价格上的“狮子大开口”,除了愤怒之外,似乎还只是愤怒。因此,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寻矿的步伐既是压力下的选择,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举措。
  必须指出的是,尽管“走出去”战略的提出已有很长时间,但中国企业密集出海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因此战略和战术难免有些仓促,容易造成“一窝蜂”。这就需要平衡有度,一方面是时不我待,需要紧锣密鼓地海外寻矿,一方面却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弄巧成拙。特别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后应该努力学习如何与当地议员打交道。很多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夭折往往“祸起议员”,无论是当年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还是去年中铝-力拓的那场世纪交易告吹,政治因素搅局的能量惊人。因此,中国企业应学会与当地议员“套近乎”,尽管有些议员确实属于“浑不吝”的,但接触总归不是坏事。
  相关稿件
· [直击华尔街风暴]投资海外正是时候 2008-11-04
· 中国投资海外铁矿石:走准走稳追求双赢 2008-08-08
· 多元化资产配置稳健投资海外 2008-05-05
· 艺术品投资:海外资金介入加速扩张态势[图] 2008-01-14
· 个人投资海外股市将引发多重变革 200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