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调控剪不断理还乱。针对房产调控可能松动、三套房贷政策有望放开和国资委授意房地产央企拿地等市场传闻,日前住建部、银监会和国资委等分别作了不同形式的回应和辟谣,以正视听。这使刚受传言提振的地产股再次大幅回落。(据《新京报》)
由于新国十条以高屋建瓴的原则性、方向性规定见长,具体施行倚仗各地政府和相关部委的实施细则;然而,在土地财政的巨大利益影响下,许多地方的实施细则至今未能有效落地。显然,房产新政是否会中途流产,成为了楼市最大的不确定性。 房产新政变动的市场流言,既起于房产新政又止于新政。4月17日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出台指明了政策方向,但地方政府的落实细则的模糊性为市场流言提供了滋生空间。一方面,房产新政的施政目标是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最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增长11.4%,较5月同比增速回落1个百分点,环比则出现了15个月以来首次0.1%的小幅下降,似乎表明房产新政的施政目标已初步显现。有人认为,房产新政的施政基础似乎已不复存在,因此房产新政是否存续为市场所关注,一些政策松动的流言开始冒头。 另一方面,房产新政出台的背景是经济可能的过热,但6月份PMI等诸多数据低于市场预期,中国经济增长已显疲态,部分学者据此开始呼吁改变对房地产的遏制政策。事实上,房地产之于中国经济的救心丸效应早有历史镜鉴。东亚金融危机之时,正是1998年的住房体制改革和2000年中国加入WTO,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危机。同时,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也通过迅速调整房地产的政策基调,为采取尽可能的政策支持刺激房地产市场发展,从而使中国经济成为了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中的复苏亮点。可见,这也强化了市场传言房产新政政策变动的传播。 当前舆论把房产新政诠释为解决居民住房贵问题的有效政策举措,房产调控被市场赋予了高房价合理回归的利益诉求。然而,市场流言房产新政或将弱化与三部委迅速辟谣,既反衬出了房产新政之于地方政府的两难处境,又映照出了房产新政的政策局限。当前一线城市的白领返乡潮,已佐证高房价正把部分自住需求者挤出房市,本应用以保障居民住房的市场正在退化为基于财富效应的单一投资市场,楼市调控新政事实上承担着既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又避免房价超预期下跌的双重功能,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是一个难以拿捏尺度的两难之举。这一两难之举使地方政府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政策制定上投鼠忌器,同时对部分具体执行单位的不作为、甚至“阳奉阴违”采取绥靖宽容之态度,如部分地方的部分银行并未严格执行三套房贷政策。同时,当前房市所出现的供需僵局,其本质上是市场对房产新政执行层面不确定性的反映,而非市场对房价走势判研的不确定性。 由此可见,政府的监管重点可放置于通过加强房市信息公开透明、打击市场中违法违规的欺诈行为(如通过捂盘和虚假交易制造涨价效应)等领域。并通过加快土地市场改革,逐步取消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局面,改变地方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错位问题。同时,决策部门应该进一步明确:房价的理性回归是经济稳健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非破坏经济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