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江西防总官员平其俊在接受央视采访介绍汛情时,没有直接回答有关“下游群众的安危”的提问,而是大篇幅提及各级领导的“重要指示”。事后,央视主播称平其俊被“人肉搜索”,有人举牌要其走人,匿名电话使其精神恍惚、不敢回家,妻子哭泣,孩子不能上学。 我们对网民针对贪官的“人肉搜索”可以持支持的态度,对一些地方试图用立法的形式不加区别地禁止“人肉搜索”应充满警惕。不过,这一次,网民对江西防总办副主任平其俊的“人肉搜索”,揪出其“祖宗八代”,弄得其“小孩不能上学”,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过了,涉嫌网络暴力。 网民对平其俊在接受采访时讲官话具有批评权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可以批评并不等于可以进行“人肉搜索”。网民不能将对他讲官话的不满延伸到他的个人私事,甚至延伸到他家人等无关人员身上。因此,网民不宜对其进行人肉搜索,将其家庭情况,其妻子、孩子等个人情况都公之于众。因为,官员和其家人的隐私权尽管不能与普通公民相比,是有限制的隐私权,但只要他们的个人信息与公共利益无关,就应当受到保护。 并非针对官员的任何信息进行“人肉搜索”都是正义的。“人肉搜索”只有针对那些有滥用公权、腐化堕落嫌疑的官员才师出有名。也不是针对某个贪官的任何私人信息都可以进行“人肉搜索”,比如针对周久耕抽高价烟、刘丽洁借用豪华车进行“人肉搜索”就具有正当性,因为这些行为都可能涉及公权滥用,但是,如果“人肉搜索”进而将周久耕的亲戚住所地址、手机号都公布于众,那就是对他人隐私的侵犯了,因为这些信息与公权滥用无关。 节制“人肉搜索”,包括节制对官员的“人肉搜索”,才能让“人肉搜索”不被人揪住辫子,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人肉搜索”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用之不当就可能侵犯公民的隐私,形成“网络暴力”,而这种“网络暴力”就为禁止“人肉搜索”提供了极好的借口。如果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反腐手段——“人肉搜索”,是不是该有所节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