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得花多少钱买?
    2010-06-24        来源:羊城晚报

    钱,绝非衡量食品安全的标准。只要作为食品出售,无论其价格高低,都必须是安全的、可靠的。并不存在价廉吃起来提心吊胆,花大价钱便可放心大快朵颐的问题。就像无论乘汽车还是乘船、火车或飞机一样,虽然花钱有差别,但安全却是一样的。不能说坐公交车便宜,安全就可打马虎眼了。
    花钱买平安,花钱买安全,这话错吗?没错。用经济学的术语讲,这叫等价交换。但在《羊城论坛》上,市质监局有关人士直言“食品安全是靠花钱买回来的,保证食品的安全需要付出成本”,却引起市民一片哗然。许多市民认为,不能只让有钱人享受得起食品安全。(6月22日《羊城晚报》)

    在市民与质监局人士的话题交锋中,如果仅仅纠结于钱是享受食品安全权利的前提,势必将人们的视线引入歧途,又陷于“贫富对立”的泥淖。其实,探究一下食品的本质属性,或许更易于指向问题的要害。食品即食物,除为人类提供营养之外,其最基本的属性即必须安全,人吃后不会上吐下泻,不会昏迷精神错乱甚至断送性命。所以,即便野生环境下的猿猴之类,也懂得采食无毒之浆果。从古至今,自有商品交换起,食品之“食用安全”都是一条千古不变的铁律,不用刻意标榜,也无需解释,买与卖者心中均有一杆无形的秤。至于江湖上卖人肉包或在酒中放蒙汗药等,那是劫财谋命的勾当,非正常的商品交换范畴。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