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为何对“高考加分”习惯性质疑
    2010-06-18    作者:吴龙贵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都市快报》报道,近日有网友爆料,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示了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加分考生名单,台州一中有4个考生获得20分加分,他们的家长,都是当地的官员。4人获得加分理由是,曾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过奖。这是个主观性很强的比赛项目……
  爆料的网友是一名高考生家长,他经常上省教育阳光高考网站的原因,是“掌握最新信息,免得儿子吃亏”。不得不承认,公众对于高考加分乃至教育主管部门的公信力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性质疑,一句轻描淡写的“免得儿子吃亏”,更是将一名高考生家长对教育公平的焦虑感和担忧展露无遗。而且笔者相信,这绝对是家长们所持的一种普遍心态。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家长们的这种习惯性质疑,一次次被事实验证并非杞人忧天。随便这么一关注,“4名加分考生均为官员子女”的诡异之事便浮出了水面。
  某种意义上说,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也是一种进步。相比以往教育主管部门在高考加分上的暗箱操作,此次能够较为详尽地公开加分考生的相关信息,提供条件让公众去监督,在政策透明度上已经改进了不少。而且仅从4名加分考生均为官员子女这一点便断定这其中一定存在腐败,无疑也有“有罪推定”的嫌疑。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加分政策是省里确定的,不是椒江定的”,“并非只选领导子女”。只不过,这只是一面之辞,并不影响其他考生家长质疑的合理性。
  我们都清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潜规则在现实生活中有多么大的影响力。事实上,高考加分被诟病这么多年,一些人适应政策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很多时候,要想非正当地获得高考加分并不一定要以直接违规的方式来实现。某种稀缺资源一旦被人为垄断,就有产生腐败的可能。因为人总是靠不住的,很容易被权势和金钱收买。而从这个奖本身来看,又要做实验又要写论文,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投入不菲,显然不是一般考生所能承受的。可以说,有这样两重“高门槛”,这个主观性很强的高考加分项目基本上就是为非富即官子女而度身定做的了。在这个意义上,“4名加分考生均为官员子女”应该是正常的,普通家庭子女染指才是不正常的。
  从根本上说,公众对于高考加分的习惯性质疑,源于制度上的习惯性漠视。连续发生高考加分丑闻之后,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民怨极大,这也导致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整顿高考加分项目的政策,然而事实证明,这些徒具观赏意义的“口号”式政策和规定,并未从纸面上走出落实到现实中,充其量只是对舆论监督的一种应付罢了,高考加分政策被权势者垄断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或许才是让人最感无奈和愤慨的现实。

  相关稿件
· 高考作文咋成了羞答答的玫瑰? 2010-06-08
· 网吧为高考让哪门子路? 2010-06-03
· 招生考试:提高考分≠提高体质 2010-05-11
· 高考诚信承诺应走出“轻诺寡信”误区 2010-03-31
· 高考诚信承诺书,谁会说自己没有诚信 201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