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尚不能判定中国经济已过热
    2010-04-14    作者:何志成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一季度中国重要宏观经济数据将在周四出台。从目前各大机构预测的情况看,3月CPI大致在2.4%左右,低于2月,但PPI继续攀升,预计在6.6%左右,GDP则可能高达12%。
  对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目前各界争议很大,对宏观经济管理部门的压力也很大。
  针对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问题,我在上周末前往西南地区进行了调研,其间专门询问了四川、重庆一些银行贷款投放的情况,也对地方政府基本建设项目进度和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做了了解。
  总的感觉是:银行业贷款绝大多数都与实体经济的项目紧密关联,“放空枪”的很少,地方基本建设绝大部分进度良好,资金使用正常。虽然摊子铺得较大,但未来对地方经济和全国经济的影响仍为正面影响,而且绝大多数项目建成后,对实体经济未来创造更多GDP有良性作用。
  具体到一季度数据是否过热,地方干部普遍认为:不能这样讲。一季度数据表面上是较热,主要原因是去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很低,同比当然会高,而且一季度数据存在惯性,去年四季度经济复苏刚刚进入加速期,绝大多数项目开工,这些因素当然会推高一季度数据。目前的关键是要看,这样的增长是否能够持续。而绝大多数人的观点是:这是可持续的,不是虚热。相反,降温过快,则可能搞出毛病。
  至于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问题,我也专门进行了询问,前一阶段看到很多媒体的报道,认为许多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已经比希腊还严重,此次亲身了解,感觉这些媒体的报道有些以偏赅全了。
  比如,此前大多数媒体都报道称,各地地方融资平台中的大多数项目都是基本建设,不能产生实体经济的增长,因此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个包袱。而通过这次了解,看到不仅很多项目直接与实体经济相关,是地方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就是基本建设项目,绝大多数也是为实体经济上台阶服务的,没有这些基本建设,很难想象西南地区能够很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因此,我认为,不能将地方融资平台一概斥为银行坏账的源泉(目前对所谓地方政府已经将很多土地抵押给银行的报道也是片面的,这种情况的确有,这种抵押品属于正常的风险防范——总比没有抵押物要强得多,不能因为土地抵押就认为这些项目质量上有问题)。
  当然,目前经济的确存在局部“过热”以及风险隐患。比如一些城市的房价上涨过快,产能相对过剩,以及通货膨胀预期已经高涨等。对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但是,当前非常值得注意的关键点是:调控房地产价格还是不能过急,也不能全国一刀切,抑制高房价,不能错杀房地产业,更不能指向所有的基本建设。削减过剩产能也要慢慢来,不能人为设定期限;至于管理通胀预期、抑制过剩产能等措施,肯定会降低经济增速,因此必须考虑承受力,也不能急。当前主要应该是控制新上项目数量,注意兼并重组,已经开工的项目和订单充足的企业应该得到资金的持续支持,保质保量地进行下去。
  必须强调的一点是,目前经济运行仍然处于健康水平,没有系统性风险爆发的可能性,未来几个季度,各项较热的经济数据(比如投资和GDP)会自然回落,没必要人为促使它回落。没有必要杞人忧天,自乱阵脚。尤其是在消费、内需、出口以及实体经济刚刚复苏的情况下,任何踩急刹车的措施都可能错杀无辜,甚至将经济打下去,让银行业坏账问题因为半拉子工程大面积出现以及许多企业停工而全面暴露。
  我的具体建议是:不必急于升息——因为只能升一两次,对控制通胀作用不大。银行贷款仍然要以保证实体经济健康运行为基本点,准备金率提高也要量力而行。至于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采取什么手段更好?可以通过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扩大物业税(房产税)实转试点方式,警告市场炒作者,同时警告大量囤积资源者。而未来通胀预期能否稳住,关键取决于房地产市场能不能尽快进入平稳状态。

  相关稿件
· 2010年中国经济或将高增长低通胀 2010-04-12
· 世行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速至9.5% 2010-04-08
· “中国经济泡沫论”成为华尔街新时尚 2010-04-01
· [博客]铁矿石:压制中国经济的利器 2010-04-01
· 北部湾城市群,"抱团"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极 201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