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抢占先机碳货币之争难以避免
    2010-04-07    作者:新华社经济分析师    来源:经济参考报

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

全球主要碳交易市场交易情况

资料来源: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

    ●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亿欧元(约合1900亿美元),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而碳排放额度也将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
  ●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纷纷涉足碳金融领域。全球碳金融竞争的战略实质就是参与各方希望通过发展碳金融,掌握未来碳交易的全球定价权。

  全球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京都议定书》生效以后,全球碳金融交易市场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交易规模持续扩大,交易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参与主体日益增加。
  1.碳交易规模呈现爆炸式增长
  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碳交易量从2005年的7.1亿吨上升到2008年的48.1亿吨,年均增长率达到89.2%;碳交易额从2005年的108.6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263.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26.6%。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亿欧元(约合1900亿美元),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将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交易市场,而碳排放额度也将取代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
  2.碳交易机制不断完善
  碳交易现货、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的交易市场陆续推出。2008年2月,首个碳排放权全球交易平台BLUENEXT开始运行,该交易平台随后还推出了期货市场。其他主要碳交易市场包括欧盟的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EUETS)、英国的英国排放交易体系(UKETS)、澳大利亚的澳洲国家信托(NSW)和美国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也都实现了比较快速的扩张。加拿大、新加坡和东京也先后建立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机制。
  3.市场的参与主体日益多元化
  随着碳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经济主体开始参与到国际碳交易当中。除了碳排放权的最终使用者和提供者之外,金融机构已成为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机构、风险投资、基金等纷纷涉足碳金融领域。
  国际领先的商业银行已经成为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业务范围渗透到市场的各个交易环节。如在原始碳排放权的生产中,商业银行向项目开发企业提供贷款;在二级市场上充当做市商,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动性;开发各种创新金融产品,为碳排放权的最终使用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等。目前,全球已有40多家国际大型商业银行加入旨在推动环境保护的“赤道原则”,同时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该原则,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投资银行则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参与碳市场。摩根士丹利2006年10月宣布投资30亿美元于碳市场;2007年3月参股美国迈阿密的碳减排工程开发商,间接涉足CDM(清洁发展机制)的减排项目;8月成立碳银行,为企业减排提供咨询以及融资服务。世界银行目前已设立了10个碳基金,总融资额超过25亿美元。私募基金也越来越关注碳资产投资。截至2007年底,私募资本主导的碳基金数量已超过政府机构或组织主导的基金。目前全球共有58个碳基金,规模达118亿美元。

  碳金融主导权之争日趋激烈

  从19世纪的“煤炭-英镑”体系,到20世纪的“石油-美元”体系,与国际大宗商品、特别是能源的计价和结算绑定权是货币奠定全球霸权地位的根基。全球碳金融竞争的战略实质就是参与各方希望通过发展碳金融,掌握未来碳交易的全球定价权。
  目前,无论在全球碳交易的配额市场还是项目市场,欧元都占据着相当大比例的使用空间,是碳现货和碳衍生品交易市场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随着各国在碳交易市场参与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也试图提升本币在碳交易市场体系中的地位。日本试图使日元成为碳交易计价结算的第三货币,美国更是在美元逐步失去全球储备货币信用优势之时,试图为美元找到新的出路。此外,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也试图将本币与碳交易挂钩。
  美元是美国主导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工具,也是美国经济霸权的基石。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国际战略是基于石油展开的,随着石油被新能源所替代,这一根基也将随之更替,从“石油-美元”转向“碳排放-美元”。由于欧元已经抢占了先机,一场碳货币之争难以避免。目前,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拥有企业VER(自愿参与减排)定价权,欧洲气候交易所掌握EUA(欧洲排放单位)碳期货的定价权,欧洲能源交易所占据EUA碳现货的定价权。

  全球碳金融发展面临的风险

  虽然国际碳交易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并日益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但是由于碳交易市场不是自然形成而是源于人为制造的需求,这使得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机制在碳金融中的作用很弱。碳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和风险,容易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市场分割的问题。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多以国家或地区为基础发展而来,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排放配额的制定及分配方式、受管制行业的规定、是否接受减排单位、如何认定减排单位以及交易机制等,这些差异导致不同市场之间难以进行直接的跨市场交易,形成了国际碳交易市场高度分割的状态。
  其次是政策风险的问题,“后京都时代”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走向,将对今后全球碳交易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各国就对当前实施的《京都议定书》中的有关规定存有广泛争议,2012年以后相关政策的延续性仍是个未知数,这将成为未来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面临的最大政策性风险。
  第三是交易成本的问题。较高的交易成本也会对市场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中也包括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监管部门要求指定的运营机构负责减排项目的注册和实际排放量的核实,涉及的费用较为高昂。由于目前缺乏对中介机构的监管,有些中介机构在材料准备和核查中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市场的交易成本,不利于项目市场的发展。 (执笔: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李真卢德坤杨晓静  参与调研人员:新华社经济信息编辑部低碳经济研究小组)

  相关稿件
· 拜耳29亿欧元研发投入创德企纪录 2010-04-02
· 欧元区2月份失业率升至10% 2010-04-01
· 欧元区:解困咋就这么难 2010-03-31
· 欧元告急 谁能挽救? 2010-03-30
· 欧元区3月份经济信心回升 201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