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私人银行日前公布的《2010财富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百万富翁人数普遍减少,中国也不例外,富翁人数较2008年下降一成多。报告将拥有1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的人士称为高净资产人士,结果显示,尽管人数缩水了近两成,美国的百万富翁人数仍然领先全球,日本、英国紧跟其后,中国则有34.3万名百万富翁,力压德国名列第四。 恭喜发财!中国又发财了,只是财大气粗的不是穷人,而是富人。当然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穷人怎么有资格、有机会财大气粗呢?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中国稳坐全球第四大“富翁生产国”,这恰恰是一件值得忧虑的事情。一个“稳”字,从国外视角来看,或许佐证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高速发展,但从国内往底下看,“稳”意味着社会财富重新分配似乎仍然是铁板一块,即使经济危机,也仍然阻挡不了富人发财梦。著名学者孙立平曾经指出,我国过去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个掌握文化资本、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的总体性资本精英集团。由于总体性精英(或称为权贵阶层)过多地垄断了社会资源,因而,它侵犯了社会众多阶层的利益。而且,这种“资本转换”还具有遗传性,即俗话所说的“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因为总体性资本实际上是一种不分化的资本,就目前的趋势而言,维持总体性精英阶层这个社会群体的规模和边界,形成相应的封闭性,是这个阶层重要的目标。而在拥有总体性资本的富裕阶层继续暴富的同时,不仅农村,而且部分城市人口将被抛进贫苦人口之中。 于是,贫富悬殊和阶层断裂便越发剧烈起来。而教育资源作为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如果缺乏基本的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以贫富作为分配资源标准的市场化便占据了主要地位。比如“富二代”和“穷二代”现象的同时出现,再次证明了社会资源分配的极端不公,也折射出阶层的极端分化和资本的高度垄断。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还需要重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并进一步缩小贫富分化程度。但是有专家又很悲观地说,在中国要基本填平贫富鸿沟,至少要一百年以上。这种消极看法,我只能很无奈地认同,因为我分明看到一个叫“先富起来”的“既得利益集团”成为改革的最大障碍。 我总能看到不少媒体热衷于富豪榜上的八卦谈资,但我也总能在现实中看到流落街头的流浪者,还能听到那些在医疗、教育、住房这“新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的中下阶层的呻吟声,物价在涨,奢侈品展也在轮番上演,美轮美奂的钻石和衣不蔽体的穷人,总让人感觉到表面繁华掩盖下的虚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