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日前在北京举行的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说,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 过去30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制造功不可没。但总体而言,我们企业的成功主要集中在非主流领域。在主流行业和主流市场,我们至今还没有取得面上的突破。 以玩具加工业为例,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市场上的平均价格约为9.9美元,而制作这个芭比娃娃的中国企业只能拿到35美分加工费。中国企业所依赖的是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对外的竞争力也只是低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所以只能依靠大批量生产,以薄利多销来赚取不多的加工费。 此外,还应当看到,一些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产值之所以下降,在于转移污染的考虑。近年来,包括欧盟和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一方面在抑制温室效应的斗争中充当表率,另一方面,却将资源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大部分产业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比如根据联合国的报告,现在全世界每小时大约产生4000吨电子垃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被运到了中国,仅美国一国每年就要把近60%的电子垃圾出口到中国。这些电子垃圾少量被回收利用,为我们的制造业产值做了“贡献”,但更多的则被废弃,对国内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曾打过一个比方,“发达国家的产业与金融资本联手占据着全球整个产业链的高端。在这两只‘秃鹰’强有力的控制之下,中国制造业每次通过浪费资源、破坏环境,辛辛苦苦创造一美元价值,同时就要为美国创造九美元的财富。我们越拼命地流血制造,它们就越加富有,而这两只‘秃鹰’的控制力量也就更强。”这个比方并非危言耸听,它其实是提醒我们,“全球第二”看起来很美,但实际上,中国制造“大而不强”,仅仅是虚大、肥大而已。 笔者认为,中国制造必须奋起背水一战,从“秃鹰”的利爪和尖喙中抢夺产业链超限战上的生存空间——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从简单加工向自主研发、品牌营销等服务环节延伸,创新商业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如此,中国制造“全球第二”的盛名,才会名至实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