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刚刚结束的两会关注的焦点。经受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国经济,任何时候都没有现在从上到下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如此统一,重视程度如此之高。但是,必须充分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度。 温家宝总理在刚刚结束的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清醒地说,我们虽然出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但是我们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它们主要靠政策的支撑。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讲,是对我们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冲击,而调整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要作艰苦的努力(3月14日新华网)。既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性、重要性,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度有一个清醒估计。 从三驾马车上来讲,经过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保持经济发展速度不可能再依靠大举投资。出口这驾马车也已经靠不住了。中国急需把拉动经济的动力转变到国内消费上,然而消费这驾马车之所以难以启动,有许多原因:中国人有勤俭节约、量入而出、喜欢储蓄的习俗;中国社会保障不健全,居民不敢消费;中国百姓收入水平低,没有能力消费等。改变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不是短期内能够见效的。在中国经济面临投资受限,出口受阻,消费启动需要过程的情况下,如何找到立竿见影的新动力、新引擎,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迫切问题。 笔者认为,还应该在城市化、城镇化、“三农”上寻找出路。加快城镇化和城市化进程应该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引擎。需要强调的是,必须全面理解城镇化和城市化的概念,这里面必须要克服城镇化、城市化就是8亿农民都要进城特别是进大城市的错误认识。必须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一方面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人口在城市居住,另一方面把富起来的乡村城镇化、城市化,后者比前者更加重要。推进城镇化、城市化的目的在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劳动力的充分流动,实现劳动力效率的最大化。实际上现在许多农村行政村或者自然村都已经具备城镇化的条件,只要政府因势利导、加以推进,既可以使得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又可以拉动经济发展。这对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经济发展异常重要。如果把农村城镇化、城市化这个动力真正加足马力,对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的推动将非常之大。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经济转折时期的新拉动点和过渡阶段的推动力。 待农村城镇化、城市化告一段落后,我国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能已经取得效果,正好接上力。中国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和不可持续性的问题将会得到根本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