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国际性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吗?
    2010-03-03    作者:舒时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近期香港人最关注的话题莫过于建议成立人民币境外营运中心,而为了促进这一中心的成立,香港特区政府正在大力促进中央政府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因为中央在香港发的债越多,流动性越强,对于香港的金融机构就越有利——财富管理的业内普遍佣金为百分之一。试想一下,每发行价值1000亿元人民币的国债,不算承销费用,每年仅管理费用就要近10亿元人民币。
  到底中国需不需要把香港建成一个人民币债券交易中心?笔者以为,其实这个问题应该首先是,到底中国需不需要有一个国际性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对于香港人的期待,笔者认为中央现阶段只能“爱莫能助”。
  为什么一国需要靠举债来发展经济?
  按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说,国债是财政弥补赤字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央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能举债更说明一国的信用良好。关于这些,笔者部分认同,但因为中国国情特殊,有几个问题需要中央政府认真思考:
  1)靠举债弥补赤字是否应成为常态?政府要花钱的地方的确很多,但是否都需借债完成?能否鼓励民间投资?中国庞大的银行体系和那些“非营利至上”的国企体系事实上削弱了举债的内在动力。
  经常举债的后果大家也可以看到。像美国政府,又如日本政府——日本才是世界头号负债国,虽然它的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但无论从国土还是从其经济资源,它都不应该是一个需要大规模举债过日子的国家。
  2)发国债成为央行实施公开操作的工具,在中国行不行得通?至少从目前中国学者们的研究结果来看,效果是比较令人悲观的,至少不如央行的其他措施有效。
  国债要成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其前提是债券市场容量够大,而且要有充足的流动性。通俗地说,就是要有大量买卖。
  那么债券是谁在买卖呢?从海外的例子看,基本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者。但在中国,银行、证券公司基本都是政府的,这就意味着,到时候其实人民币国债是政府在自买自卖,说得不好听一些,连价格可能都是政府定的。
  好了,说到这,有人会问,卖到香港不是很好吗?香港有很多外国金融机构啊。问题在于,人民币不是可自由兑换的,“老美”买了你的中国国债,想换成美元时怎么办?抛都抛不掉啊。现在中国持有大量美国国债,至少这些还是美元资产,还可以拿去换成黄金之类,但人民币债券可以换什么呢?因此要让国外金融机构参与到中国国债中,最终可能不得不被迫让中国实施资本项目下的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再说市场容量。
  要扩容,就意味着政府要多多举债。现在是再也没人怀疑“欠钱的是老大”这句话了——美国现在就是如此啊。问题在于中国不是美国,还是那个人民币的自由兑换问题,你的货币不自由兑换,你实际上欠的是中国体制内金融机构的钱,而这些钱又是中国老百姓的,说白了,中国在人民币不自由兑换下实施国债扩容,最终还是老百姓埋单。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国债适当扩容有一定支持经济的作用,但怎么扩,有没有必要在现阶段形成一个庞大的人民币债券市场?这都需要专家去论证。
  3)需要返回到最本质的问题。在银行体系完全掌控在政府手中时,在货币发行机制也完全掌控在政府手中时,中央政府需要多大的债券市场来支持经济建设?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经济体都需要大量举债过日子的。建议中央政府发债的香港特区,迄今仍然没有一个成熟的债券市场,但这并不妨碍它的经济发展;相反,我们看到,不断举债的美国政府,伴随的是常年不断贬值的美元;不断举债的日本,伴随的也是不断贬值的日元和漫长的经济衰退岁月;还有举债过日子的希腊,连累得整个欧盟的货币都在跟着贬值。
  所以说,如果从经济需要来发展债券市场,本人认同,但如果是为了某一特区的发展需要就扩大政府债券,笔者认为需要三思而后行。

(作者系香港理工大学会计与金融系博士候选人)

  相关稿件
· 美国内战与债券市场 2009-06-30
· 第二章 债券市场:人性的奴役 2009-06-30
· 下半年投资债券市场当以防御为主 2009-06-26
· 张育军:把债券市场发展作为重头戏 2009-05-12
· 屠光绍:加快发展债券市场 200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