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1-21 作者:文婧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在亚洲,流入的FDI(外国直接投资)遭受了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冲击,2009年比2008年下降了32%;在非洲,FDI是固定资本形成中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高达29%,因此当2009年流入的FDI较2008年的历史最高峰下降了约36%时,这一现象尤为令人关注;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大量外国子公司被出售给当地公司,影响了该地区跨境并购的水平,2009年流入该地区的FDI为860亿美元,下降了近41%;在欧盟,2009年流入的FDI总体下降了29%……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于日内瓦时间1月19日发表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的数据令人沮丧,全球FDI在2009年的进一步下降(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略高于1万亿美元,下降了39%)几乎波及了所有的国家以及FDI的各个组成部分。 报告显示,流入发达国家的FDI在2009年继续大幅下挫了41%。流入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FDI尽管在2008年保持增长,但随着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影响的进一步显现,在2009年终于顶不住压力而大幅下滑(-39%)。 FDI三大组成部分——股权投资、利润再投资以及公司内部借贷都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其中,股权投资的下降尤为突出,而股权投资最能反映跨国公司的长期投资战略。全球跨国并购数量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66%,国际“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或新建投资,是指跨国公司等投资主体在东道国境内依照东道国的法律设置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所有权归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项目数量也下降了23%。 在全球FDI同年下降了近4成、流入各个地区的FDI降幅都超过3成、第一大外资流入国美国吸引的外资减半之时,中国却基本保持了前一年的水平,吸收的FDI总额略高于900亿美元。这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政府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以及有力的招商引资举措不无关系。 近几年来,中国在全球外国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2005至2006年,中国在全球主要FDI吸收国中排名第4,2007年排名第6,2008年上升到第3位,2009年达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认为,中国的外资区位决定因素将出现重大变化。这些因素包括:中国自身增长模式的转换;全球消费和资本流动格局的演变(包括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自身的演变);低碳与环保节能时代的来临所带来的中国产业结构和外资结构的调整;以及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领域有所抬头对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布局带来的影响。 以上四大因素相互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新进入中国的外资以及已经在华运营的外资的发展方向。由此带来的变化可能包括:外向型外资的区位调整或转型、内需型外资的增长、外资的进一步技术升级。这些都将为中国利用外资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 放眼全球FDI前景,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已经显示,国际投资的总体环境正在逐步改善。根据IMF预测,2010年全球GDP预计增长3.1%。全球跨国公司利润在2009年第2季度开始触底回升。随着投资环境和自身经营状况不断改善,跨国公司将逐步向上调整国际投资计划。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预计,全球FDI在2010年可能出现温和的反弹,2011年将增长强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