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获银监会批复,将分别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筹建。这不仅仅是扩内需促消费的最新举措,还标志着中国的金融服务对象正开始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扩张。 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一种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业态,在西方其实已经存续了400年之久,促进消费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消费金融公司在中国的破冰弥补了中国金融服务领域的这一空白。现有银行提供的消费金融服务业务基本局限在房贷和车贷上,而即将问世的消费金融公司提供了崭新的服务领域,包括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或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等用途。 中国在严格意义上已不是一个资本稀缺的国家,但消费领域却是个明显的例外,家庭和个人消费仍面临着严厉的金融约束。中国一方面有着庞大的资金积累,另一方面却是消费的积弱不振。绝大多数老百姓无钱消费或者不敢消费是重要原因,但消费金融的压抑甚至空白也起着雪上加霜的负面作用。 中国的金融体系长期以来主要为生产服务,但当消费者无力购买生产出来的全部商品时,再生产循环就面临困境。一年多来外需的疲软凸显了国内产能过剩的现状。 我们应该对消费金融公司的前景充满信心。 首先,消费金融公司顺应了国民经济发展的趋势。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在未来二十年中有持续提升,消费金融将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居民消费习惯正在朝向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方向转变。很多人担心中国人不喜欢借钱消费,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有效的消费金融支持。消费金融公司不能无偿资助人们消费,但能够帮助人们合理安排一生收入的支出。 最后,中国已有消费金融业务的繁荣足以让我们对消费金融公司的未来充满期待。中国的商品房市场自1990年代末开始,但直到2000年以后房贷业务的开展,才真正打开了房地产繁荣发展的局面。汽车信贷业务的活跃也显示出了消费信贷放开的威力。 与标准的消费金融公司相比,中国即将试点运营的消费金融公司还显得门槛过高,对具体业务的限制条件也较多,这主要是出于对防范金融风险和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考虑。这种情况可能还不是最佳制度安排。 金融危机中西方消费金融发展的教训显示,关键不在于设置更高的进入门槛,而在于加强监管。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应该考虑建立消费者金融服务的专门管理机构,这个机构将就消费金融公司提供的消费金融产品,从消费者的角度提出更多的透明化要求,应该让消费者理解消费金融产品的各项细节。这是当前西方金融监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消费金融公司并不能解决消费领域的所有问题,因为现有的收入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但对于动员金融资源向消费领域配置来说,消费金融公司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宏观经济观察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