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原油超越国际警戒线之说不足为凭
    2009-12-29    作者:李北陵    来源:证券时报
    根据海关总署年底的最新一项统计,我国今年11月进口的原油量为1712万吨,同比增长接近三成,已连续第9个月维持在1600万吨以上的高位水平。一位专家据此分析认为,从趋势看,今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很有可能超过去年,成为首次跨过50%国际警戒线的标志性年份。
  我不知道“50%国际警戒线”的说法究竟出自何处,但我知道,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0%未必就是什么国家的“警戒线”。比如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早在2006年就达到59.7%,后来更节节攀升,尽管近年美国采取措施不断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但美国至今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其石油净进口量为中国的4倍。谁说美国就因此处于能源危机状态了?日本的石油更是完全依靠进口,可谁曾听说日本超越了什么“国际警戒线”了?
  “国际警戒线”之说,不足为凭。一个国家的石油进口量的比例是否合适,决定于多重因素,首先要看这个国家的需求。只要经济需要这样多的石油,就需要进口这样多的石油以保证供应;只要经济能够承受如此大的进口,进口量增长绝非什么不可以。关键在于进口的石油能否保证国内的供应。而进口能否保证供应,其实是一个外生变量,主要取决于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对国内石油市场的影响程度,并非我们所能完全左右。至于如何应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那需要的是系统性配套方案的应对。
  对于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50%,并没构成现实的和长远的危机。一者,我国全部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仅为4%,96%依靠国内生产,何况石油供应中还有令许多国家羡慕不已的1.9亿吨的自产量。较之许多没有石油蕴藏、能源大部依赖进口的国家,我们实在不需要对潜在的危险过分夸大。二者,中国的能源结构有其特殊性,长期以来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煤炭资源非常丰富,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占了70%左右。石油只占能源消费20%,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4.8%),不足以构成威胁。三者,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潜力很大,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石油资源量是940亿吨,天然气是38万亿立方米。截至目前,陆上石油资源平均探明程度仅38%,尤其天然气资源勘探程度极低,仅有6%左右,远远低于世界石油(45.6%)和天然气(22.45%)的探明率。这表明,中国油气资源还大有潜力可挖。四者,中国石油天然气供给方面正在建设多元化的供给体系,三大国家石油公司都在国外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寻求建立海外油气勘探开发基地,在努力开采更多石油、增加世界油气供应的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份额油气供给国内市场。五者,中国已经形成可替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储备,可再生能源资源也非常丰富,目前国家正在加速发展水电,水电供应量的增长无疑可以减轻石油消耗。
  我以为,眼下真正需要重视的问题有二:国际油价随着经济复苏不可避免地攀升,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带来的负面影响;石油消耗快速增长的背后,掩藏着的能源效率过低,以及污染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
  相关稿件
· 国际原油价格攀升 进口原油短重问题凸显 2009-12-15
· 世界原油需求总量达8507万桶 2009-11-13
· 纽约商交所12月原油期货每桶79.28美元 2009-11-13
· 原油期货收于79.05美元 2009-11-12
· 原油期货9日收盘上涨2美元 20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