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贱卖门”的另一面是“暴利门”
    2009-12-14        来源:京华时报
    对于石油资源主要依赖进口、成品油价格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来说,最近曝出的“国内石油巨头大量低价出口成品油”新闻,伤害了不少国内消费者的感情。上周末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成品油出口总量增长超过41%,达到2136万吨,且出口量有逐月递增之势,其中11月份出口成品油达224万吨。至于成品油的出口价格,此前有人经过计算得出的结果是2.4元/升,远低于国内售价。
  对此,国内最大的原油加工和成品油销售企业中石化辩称,成品油出口价2.4元/升的算法“不科学”、“不具可比性”,按海关统计的金额和数量计算出的价格为不含税价,而国内销售成品油价格包含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2.4元/升是根据1-8月海关统计的实际出口金额除以出口数量简单计算得出,而海关统计的出口金额和数量不仅包含汽油、柴油,还包括航空煤油和价格比较低的石脑油、燃料油。
  但无论中石化如何辩解,也掩盖不了其成品油价格“内高外低”的事实。有报道披露,中石化某炼厂93号汽油不含税国内销售的出厂价为5065元/吨,而其不含税的出口价格只有4565元/吨。这个完全具备“可比性”的数据说明,石油巨头的成品油销售的确是内外有别。于是有人指责石油巨头吃里扒外、贱卖国有资产,甚至怀疑石油巨头这样做有制造油荒、逼宫涨价的阴谋。
  “阴谋论”有点过于危言耸听,笔者还是比较相信,石油巨头大量低价出口成品油只是一种简单的市场行为,是生产相对过剩所致。近年不少大型炼油项目开工,成品油供给大幅增加,需求增长却相对缓慢,故而“憋库”现象取代了“油荒”现象,石油巨头不得不采取大量出口的办法以减少库存压力,并提高炼厂的开工率。不光几家国有油品巨头增大出口,一些在华外资油品巨头的出口量也同样有所增加。所以,出口增加的市场背景,其实应是市场供需发生了根本性逆转。
  加大出口肯定要提供有竞争力的市场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国内石油巨头没有定价权与发言权,其出口的成品油须根据国际市场定价,而亚洲最主要的成品油市场是新加坡市场。从今年前8月的数据看,当期新加坡市场汽油价格为64美元/桶,柴油价格为66美元/桶,而中石化今年1-8月汽柴油出口均价为66.37美元/桶。再算上运费,油品出口价的确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当。可以这么说,“石化双雄”的油品出口,不管是论量还是论价,其实基本上都遵从了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行为。
  但问题的要害在于,出口价之所以远低于国内销售价,其实并不是因为出口价卖得太低,而是因为国内销售价卖得太高。早就有人说过,国内成品油每升只卖3.50元就可以赚翻了,此言非虚。“石化双雄”在国内卖油每升5-6元,赚的是高额利润。中石化炼油业务利润率2008年为-8.32%,而今年中期却猛涨到30.17%,这其中虽然有油价波动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拜“市场化油价新机制”所赐。所以,贱卖门的另一面,其实是暴利门。
  相关稿件
· 靠什么来稳定国内成品油价 2009-11-11
· 成品油调价何时不再乱猜 2009-11-04
· 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推延 2009-10-30
· 成品油到底怎样定价才算市场化 2009-10-28
· 外资在陕西成品油市场加速布局 200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