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静看待“中国制造”形象广告
    2009-12-08    作者:刘洪    来源:经济参考报

    据国内媒体报道,自11月23日起,一则“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形象广告在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美国频道、美国头条新闻频道和国际亚洲频道播放,而且,“广告片一经投放,就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响”。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响”可能更多是指国内,而非国外。或许是播出次数太少;或许是CNN在美国国内压根儿尚未展开相关播放;也或许是CNN虽颇有影响,但也只是众多美国电视台中的一家,受众毕竟有限。接受询问的美国人基本表示,他们未看到过这条“中国制造”的广告。
  在美国的媒体上,也很少看到有关这条广告的相关报道。在知名视频网站“Youtube”上,相关浏览量也不大,到目前为止,约有2000的点击率。从不多的留言看,浏览者中很多应是咱中国人。
  但也并非无人注意这则广告。CNN编辑克里斯·安德森就说,中国方面制作这条30秒的广告,旨在通过广告攻势,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形象,强调中国是和其他国家在共同努力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他的话,确实不无道理。当前,在一些国家,对待“中国制造”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方面,一些人担忧“中国制造”的价廉物美抢占当地市场,冲击当地就业,因此对“中国制造”采取敌视态度。针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甚嚣尘上就是一个突出例子。
  另一方面,个别中国产品确实存在质量缺陷,一些外国政客、媒体则从中鼓噪,夸大其词,渲染成整个“中国制造”的问题,由此严重损害了中国产品的形象。此前的“中国有毒食品”,目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有毒石膏板”都是案例之一。
  有道是“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真理”,外国对“中国制造”的误解,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澄清,无疑将会损害“中国制造”的声誉,进而冲击中国经济发展。因此,通过广告宣传以正视听,让人们认识到,“中国制造”,实质也是“世界制造”,而且这都是高品质的产品,也可谓“正其时也”。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做法,也可归结为一种“软实力”建设。曾在CNN工作过的旅美资深媒体人黄天波对我说,他以前只在美国电视上看到过海尔、联想等极少数中国公司的广告,现在由政府组织出面做“中国制造”的整体形象广告,让他感到欣喜。在他看来,此举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也要看到,当前广告播放的受众毕竟有限,而且转变一些人的固定看法,总需要时间,这就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同时,从策略上讲,正如黄天波所指出的,电视只是广告宣传的一种载体,让更多的外国人所熟知“中国制造”,需要探索多种途径,比如加强在网络媒体的投放等。
  更主要的,“软实力”通常依附在“硬实力”的基础上,一个企业公关形象再好,最关键的是其本身产品质量必须过硬。对“中国制造”来说,消除误解的形象广告不可或缺,但更重要的是提高“中国制造”的品质和服务,切实打击假冒伪劣,让外国人提到“中国制造”,首先想到的不只是价廉,而是物美、质优,以此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口碑。正如一位国内同行所点评的:当我们向世界推出的是最先进的产品、提供的是最优质的服务时,“中国制造”本身就会成为最好的广告。

(本报记者刘洪12月7日发自华盛顿)

  相关稿件
· 贸易保护倒逼中国制造业脱胎换骨 2009-11-09
· 中国制造业亟待产业升级 2009-09-23
· “中国制造”将逐步走向“中国创造” 2009-09-22
· 马云和电子商务能拯救中国制造业? 2009-09-17
· “中国制造”何以遭遇空前贸易壁垒 20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