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荒背后是市场机制的缺失
    2009-11-30        来源:上海商报
    进入11月,大雪纷飞,寒潮来袭,居民采暖用气等需求量大幅攀升,武汉、重庆、西安、南京、杭州等天然气供应警报频频拉响,给当地经济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中国多个城市拉起了“气荒”警报。鉴于天然气供求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发改委22日印发“关于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的紧急通知”,要求做好迎峰度冬期间天然气供应保障工作,把确保居民生活用气放在第一位。
  我国曾出现过“水荒”、“电荒”、“煤荒”,独独没有出现过“天然气荒”,为什么今年出现了“气荒”?有人质疑,早不荒,晚不荒,偏偏在寒流袭击的时候“气短”,石油公司是不是借机“逼宫”发改委,让政府上调天然气价格?还有人气愤地认为是石油垄断巨头利用垄断地位趁机“拿我们一把”。
  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恐怕不会太大。这倒不是说石油公司不想涨价。事实上,今年下半年天然气在广东已经连涨了18周,进入11月国内天然气批发价格在半个月之内平均每吨暴涨500-700元,平均涨幅已超过20%,广州市区气价上周更是达到97元。有人预计年内将会破百。
  在“气荒”的紧急形势下,各地政府都采取“停止工业用户的供应、限制大部分商业用户的供应,确保居民用气”的措施,在这样的形势下,不大可能像中石油中石化这种特大型国有企业来“拿一把”。反过来,他们也是有一定“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两大石油巨头频频表态示好,加大生产力度,提高生产输送能力,带头调减工业用气,优先保障居民和集中供暖用气。
  我们以为造成今年“气荒”的根本原因或者主要原因的确仍是供需矛盾。
  天然气属清洁能源,由于开采成本低,因而在清洁能源中是最便宜、也是适合大力发展的。近年来,中国天然气消费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0年至2007年,年均增长达15.2%,远超世界4%的平均增长幅度。这是“气荒”的基本原因。
  这两年来,一些城市迫于环境的压力,在居民用能方面,加速实行煤改气,有的企业也将天然气作为生产能源。天然气需求量再次提速上升。
   如果在正常的天气,两大石油巨头如果以11月1日至20日的速度,即中石油日均供气1.82亿立方米的速度供应,大概还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一旦遇到寒潮突然来临,“气荒”就自然出现。
  平衡供需矛盾最好的办法是市场,也就是以价格杠杆来平衡供需。在这一点上,我们不怎么同意国家发改委关于今年不出台天然气价改的意见。当然,非居民用户电价已经上涨,发改委多次表态,年内暂不对天然气及居民用电上调价格,可能有稳定社会方面的考量,但未来能源价格的改革却是大势所趋。我们恰恰认为,在“气荒”背景下,或许是天然气定价机制出台的最佳时机。
  目前中国需要进口相当的天然气,国外价格高于国内价,长期维持此格局,两大石油巨头自然不干,而提高一定价格也能使国内一些企业不以天然气价廉而盲目地集中在短期改用天然气,利于平衡天然气的供需矛盾。但是,在天然气被垄断的前提下,怎么能定出公平的价格呢?
  我们知道,在管道传输等行业中的垄断带有天然的性质,可是在天然气的开采、加工以及销售方面,完全是可以放开的,是可以而且应该竞争的。在有竞争的情况下,价格通常比较公道,并且不一定总是涨价,有时也会跌价的。否则,“气荒”还会再来,因为天气回暖是暂时的,今年寒冷的日子总要来的。
  相关稿件
· 天然气荒只是老问题的新表现 2009-11-27
· 武汉恢复出租车天然气供应 2009-11-26
· 谁造就了天然气供需不平衡? 2009-11-26
· 天然气紧张是故事还是事故? 2009-11-24
· 各地气温回升 各地天然气供应依然紧张 200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