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巨无霸”的承诺 你敢信吗?
    2009-11-26    作者:时代周报评论员 李铁    来源:时代周报

  尽管近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中国不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但他还是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根据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发布的数据,2009年上半年,中小工业企业用电量同比下降48.9%,降幅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工业企业。与中小企业萎靡不振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企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
  2004年,在一些民企倒掉之后,国有企业成为接盘者,他们和政府一起主导了上市公司的重组。在石油、煤矿、水泥等一些主要资源领域,民营资本全面撤退,其让出的空间,则迅速被国有资本填充。
  在这一波“国进民退”的浪潮中,又以央企的纷纷扩张尤为引人注目:宝钢入主宁钢、中粮染指蒙牛、中化旗下的方兴地产成为北京的新“地王”……伴随大肆扩张而产生的,是一个个无所不包的央企“巨无霸”。以中石油为例,从地质考察、石油勘探一直到最末端的加油站,一共有174家子公司,160多万号员工。甚至,一座叫“玉门老君庙”的道观,也是它的资产。现在,它又在布局金融业务,走产融结合之路,成为真正的“巨无霸”。
  改革开放30年来,主导中国经济改革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政府经营的企业会导致效率低下,因此,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提高民营经济的份额是市场化的大方向。但这几年的话锋突然一转,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口号下,政府对经济的影响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在通讯、能源、资源等垄断领域,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不可否认,中国的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走向“巨无霸”式的国企是不是解决之道呢?

  国有化难解“煤老板”问题

  人们说到山西人总是想到煤老板,加长悍马和在北京一买一栋楼是他们的标志形象,但这一群体正面临“灭绝”。2008年,《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出台,要求到2009年底前,山西省将完成全部的煤矿整合,煤企数量将从2200个减少至130个。山西煤矿整合的结果目前已经可以窥见,有资料显示,到2010年底,山西的国有大集团大公司矿井数将占到全省的82.1%,产能占到全省的84%。很显然,用不了多久,煤老板的数量将很快低于大熊猫的存栏数。
  按有关部门的说法,山西煤炭整合的理由基于小煤矿的“四害”:草菅人命、浪费资源、破坏生态、腐蚀干部。
  草菅人命是指矿难,诚然,频发的矿难常与小煤窑相伴,小煤窑最盛的时期,也是山西对外形象最困难的一个时期,人们为此喊出了“山西不要带血的GDP”的口号。可问题是,矿难就一定和私有煤矿、小煤窑相伴而生吗?别忘了,在英国等国家,煤矿基本都是私有,有大有小,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了煤矿零死亡的纪录。还有美国最大、也是全球最大的煤炭企业皮博迪能源,就是私营企业,安全记录也相当优异。
  很不幸,国有大煤矿安全问题最近又出了一个大反例。截至11月23日6时,新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已经确认104人遇难,还有4人下落不明。这家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的煤矿已有94年的开采历史,属于原国有重点煤矿。
  对于这起事故,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表示,根据初步分析,事发矿安全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是一起责任事故。此前,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也表示,尽管事故原因还有待调查,但新兴煤矿在管理上存在漏洞是不争的事实。很显然,矿难频发与企业大小并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该改进的,是我们的安全监管制度和管理者的水平。
  另外,指责小煤窑浪费资源、破坏生态也说不过去。有官员指责“大量中小煤矿资源回采率只有20%左右,这意味着每采1吨煤要破坏和浪费4吨资源,按中小煤矿年产3.5亿吨煤计算,每年要破坏和浪费约14亿吨的宝贵煤炭资源。”
  对此,我们是否要问,小煤窑这种涸泽而渔的开采方式是否与不确定的产权有关?面临着随时被收回或者兼并的采矿权,不赶快捞一把就走还能怎样?还有,富矿、好矿都早被国企占了,小煤窑能不浪费大些么?我不太相信,这些贫矿到了大国企手中,开采率能够比私营的更高。
  至于煤老板腐蚀干部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看,以前是监管部门管私人老板,煤矿国有化以后,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成了一家,变成自己管自己了,腐败状况是否能改善,不说也罢。
  不必讳言,有一些煤老板的确带着太多的市场原罪与道德瑕疵,但这绝不意味着抛弃市场秩序就拥有天然的正当性。人们确实谴责了黑心小煤窑,但并没有要求用一个国企独大的市场来代替它。这样不单煤老板原有的问题解决不了,国企自身的问题依然会存在,比如国企大锅饭、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怎么解决?一旦效率低下,又处于垄断地位,可以想象,一个个蛮横霸道,随便涨价,比煤老板危害更大的垄断“煤老虎”将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气荒,地主家也没余粮

  走了煤老板,来了“煤老虎”,这绝非杞人忧天。最近横扫全国的“气荒”就是一个很好的警示。
  2009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早一些。大范围的低温天气使得居民采暖用气等需求量大幅攀升,而由于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巨头的供给不足,使得全国许多地区闹起了“气荒”,西安、武汉、重庆、宜昌、南京、扬州、杭州、日照等地都已启动了天然气应急预案。由于部分城市缺口高达40%,使得国内天然气批发价格在半个月之内平均每吨暴涨500—700元,涨幅平均已超过20%。
  气荒自然有天灾的因素,相关部门已经出来说话了,大意是气候极端,天然气需求暴增,两大石化巨头已经开足了马力,产量和运输量都已经达到了极限,但是依然供需失衡。言外之意,天灾没办法,地主家也没余粮啦。
  这一理由貌似有理,实则不成立。石化巨头们在论证他们的垄断合法性的时候,一个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为了国计民生,为了战略物资的供应安全。动不动就谈他们对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贡献,谈他们对国民经济的支柱性意义。
  而如今,这份垄断承诺看来是落了空。其实,早在去年底武汉就开始闹气荒,这么长时间了还把责任往天气上推,似乎说不过去,再说了,这又有多大的天灾呢?要是真闹起大的天灾或者战争什么的,要这些垄断巨头们保证什么战略物资供应安全,看来实在不靠谱。
  寡头们垄断了市场,要服务是不行的,不像很多国家,如果企业供气出现问题,还得做出赔偿。服务水平低,价格是低不了的。有专家说了,此次气荒,实际是要涨价的一种“逼宫”手段而已。这种猜测也不无道理,这些年来,此类故事已上演多次,每当垄断巨头们认为价格不合理时,就会出现油荒、气荒或电荒。这次中石油已经提出来了:“应该建立合理的天然气价格机制,以价格杠杆加强需求管理。”
  要垄断的时候它谈计划,说是要保证国家安全,但涨价的时候又要市场,要让市场杠杆来定价。天下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

  相关稿件
· 国企薪酬制度要与国民福利平衡 2009-11-25
· 鞍钢17项创新成果入选中国企业新纪录 2009-11-25
· 中金推影子股票 国企薪酬激励仍存死结 2009-11-24
· “国企安全论”也是一种安全隐患 2009-11-23
· 国企营收增幅今年首次转正 200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