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祥的虐待”几时消?
    2009-11-20    作者:文婧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公布对上海737名中学生进行的《上海中学生心理卫生问题的知晓调查》,调查显示:在选择最愿意倾诉的对象中,“父母”得票最少,而父母给孩子的压力也最大,“心理虐待”时时存在。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孩子的心理需求,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力量不到三成;在愿意找人倾诉的学生中,初中生最愿意选择倾诉的对象分别是朋友、社会工作者、心理辅导员,父母亲排在之后。
    父母将自己的爱视作圣餐,无论何时赏赐,孩子都应该谦恭地接受,否则就是亵渎神明;抑或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怎样发泄都可以,毫不顾忌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提出异议,就反驳、否定孩子的感受。在常人心目中,只有打骂孩子才算作虐待,新时代的父母都下定决心,好好爱护孩子,绝对不实施暴力,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有时候,爱的方式不得当,也会让孩子疼痛,甚至导致伤害。而且,这种以“爱”的名义所产生的心理伤害,绝对不亚于暴力行为留下的重创。这种“爱”在美国家庭心理咨询师朱迪思·布朗的论述中,叫做“慈祥的虐待”。
    要解决孩子的问题,父母首先得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并不是所有父母都具备这样的勇气,敢于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现实。要实施这种转变,父母要学会做三件事情。
    一是学会做孩子的律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父母要对孩子施加影响与教育,不了解其内心世界是无从谈起的。而要了解孩子,第一要诀就是要呵护孩子的自尊,维护孩子的权利,成为孩子值得信赖与尊敬的朋友。
    二是学会做孩子的“啦啦队”。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是无法代替孩子的。但是,父母一定能给予孩子一种力量,使孩子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种力量就是“啦啦队”的力量。
    三是学会做孩子的“镜子”。孩子自我意识的提升过程就是学习进步的过程,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就需要父母的“反馈”作用,也就是镜子的作用。

  相关稿件
· 用制度经费法律保障儿童权利 2009-11-20
· 我国儿童保障事业任重道远 2009-11-20
· 儿童玩具:孩子的快乐成人的回忆 2009-11-13
· “国际儿童日”大型公益活动正式启动 2009-11-06
· 安利纽崔莱启动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 200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