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元去杠杆化的结束,以及全球经济衰退阴霾消散后美元避险需求降低,美元加权指数在今年3月9日达到86的顶峰后,开始一路下滑,到11月初已降至73,为过去一年以来的最低点,跌幅高达15%。作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计价货币和结算货币,美元下跌同时也就意味着其他货币名义价格的相对上涨。截至10月底,韩元、新加坡元、泰铢、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的比价分别下跌24.3%、10.4%、7.7%、9.3%。
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传统上高度依赖美国消费市场,美元贬值将不可避免地会对亚洲国家构成冲击。特别是当前正处于复苏的微妙时期,出口成为各国拉动经济回升的重要推动力和希望。美元贬值对于这些国家最大的后果就是,它再次打破了各国货币在此之前维系的短暂平衡,从而拉开新一轮围绕美国消费市场份额所展开的争夺。
对于中国而言,钉住美元使今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略有下降,也就是相对于欧元、日元等货币贬值,同时也有利于缓冲对欧洲和日本贸易出口的下降。
笔者并不认同美国蓄意纵容美元贬值的观点。首先,在危机阶段实行宽松货币政策是每个央行的必然选择。其次,从历史上看,美国政要支持强势美元的信心喊话往往收效甚微,并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美元汇率走向。最后,从长期来看,美元贬值又是大势所趋;从中短期来看,第三季度美国GDP增长3.5%的表现缺乏可持续性。事实上,即便美联储加息也仅能短暂支持美元汇率回升。
对于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而言,现实的选择就是追随中国加入购买美元的行列,也即在外汇市场上干预汇率。
不过,一些亚洲国家选择了加入美国要求人民币-美元脱钩的行列。问题是,这些亚洲国家只看到了现在人民币随同美元一道贬值,却忽略了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人民币随同美元一起升值的事实;更忘记了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人民币不相对美元贬值的承诺对于稳定东亚地区稳定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这些国家没有意识到,中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的快速复苏,事实上是有利于拉动周边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盟国家)以及外围的资源输出国(如中东、俄罗斯和中亚、澳大利亚等)的经济复苏。
亚洲国家对人民币升值的要求,无疑将加剧中国外部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在此之前,国际上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而从今往后,美国会更频繁的借助这些亚洲国家来对中国施加压力。而中国也并非全然陷于被动,通过东亚货币与经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框架来协调与其他邻国、特别是东盟国家的利益冲突不失为一个可行办法。 |